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浙教版科学中考知识点复习大纲.doc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3 5:54: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科学生物部分总复习知识点(浙教版)

按中考考纲

第一章 生命系统的层次结构

第一节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一、显微镜

1. 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2. 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

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3.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上升,且变化明显

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

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4. 显微镜的 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 物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 5. 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3)转换物镜: 低倍镜,视野 亮,看见的细胞数目 多;

高 倍镜,视野 暗,看见的细胞数目 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 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 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记录—收镜—整理

(在对光时,强光用平面镜,光线较暗用凹面镜;调焦先粗再细 )

. 二、生物的多样性 ⒈生物的分类

(1)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2)分类等级越高,所含生物种类越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就越少。 ⒉生物的主要类群: (1)细菌真菌和病毒

①细菌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 还有荚膜和鞭毛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 。

②真菌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 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膜外有细胞壁, 质内有液泡。多细胞真菌的基本结构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 菌丝分地上部分— 子实体, 地下部分—营养菌丝。没有叶绿体, 必须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

③病毒 :仅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 的不具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种类多样,形态 各异,专营细胞内 寄生生活 。

(2)植物:都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细胞都有细胞壁。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殖过程中不形成胚。

(3)动物: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靠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在形态 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植物的特点。

第二节细 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2、1665年,英国的科学家 胡克 发现了细胞 , 实际上他看到的是死细胞的细胞壁。 3、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核 :内含传宗接代的遗传物质( 2)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 制物质进出细胞( 3) 细胞质 :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 4、动植物细胞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不同点:(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2)植物细胞质中有叶绿体和液泡。

5、细胞壁的作用:保护和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液 泡:内含细胞液

6、细胞学说: 19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 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

7、. 细胞的分裂、 分化和生长: 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 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8、. 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做

n

细胞分裂。问题:(1)一个受精卵经过了 n 次这样的分裂,产生了多少个细胞呢? 2

(2)细胞分裂过程: 细胞核先分裂然后细胞质最后是细胞膜 。

(3)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含有遗传物质 (4)细胞分裂:使单细胞生物增加个体数量,多细胞生物增加细胞数量。

9、细胞生长:分裂生成的子细胞从周围吸收营养,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地长大 的过程,叫做细胞的生长。

10、细胞的分化:子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发生变化,形成了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这个 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11、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分别导致了什么后果 ?

(1)细胞分裂的结果——生物细胞数量的增加;

(2)细胞生长的结果——生物细胞体积的增大; (3)细胞分化的结果——产生不同的生物细胞。

第三节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

2、 群落 :又叫生物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有机生物体的总和。

3、植被: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覆盖在地球表面的 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4、生态系统 :一个生物群落和它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 组成了生态系统。 (1) 成分:可用下列图来表示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生物群落 消费者:各种动物

分解者:微生物

(2)功能

①物质循环:通过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②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生态因素 :

(1) 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因素。 (2) 分类: 生物因素:指同种的其他个别和不同种的生物

非生物因素:指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6、生态平衡 :

(1)标志: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具有比较稳定的食

物链和食物网; 在各组成成分之间, 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 平衡。

(2)保持平衡的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

物种类越繁多,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越强,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

能力是 有限度的 ,当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 会被破坏。

(3) 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 ②人为因素

7、 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非生物因素。 8、生物的适应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具体表现为:

(1) 形态和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植物根尖结构、小肠结构等。

(2) 形态和结构与生活方式(环境)的适应:如鱼与水生活、鸟与飞翔生活等。

9、生命系统的层次性

搜索更多关于: 浙教版科学中考知识点复习大纲.doc 的文档
浙教版科学中考知识点复习大纲.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2hcm3tpua6bod04q39t7z7sh75m1a00ob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