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的表现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山东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中的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线条作为一种基本的造型语言,存在于现实生活和美术作品中。本课作为“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内容,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美术欣赏来感受线条作为一种造型语言的基本特性和功能,从中受到启发,初步建立用线条表达情感的意识。通过观察生活,感受线条,赏析美术作品,体会线条的表现力。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对生活中的线有一定的认知和感受,能够结合生活经验感知艺术作品中线条的美感。本课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设计,通过观察线条、感知线条、理解线条,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不同种类线条的美感。 2.通过对图片的欣赏了解中国的线条艺术发展的历史,激发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3.通过对图片的对比观察,了解线条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对比观察作品中不同形式的线条,感知不同形式的线条的不同美感,感受线条的表现力。
让教育充满生命情怀 让每个生命尽情舒展
4.通过赏析中外美术作品,理解线条的表现力,体会线条如何表现主观情感,初步建立用线条表达情感的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图片的对比观察,了解线条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对比观察作品中不同形式的线条,感知不同形式的线条的不同美感。
【难点】通过欣赏中外美术作品,体会线条如何表现主观情感,感受线条具有的表现力。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屏幕出示林徽因的照片)
提问:同学们知道照片中的人物叫什么名字吗? (——林徽因)
林徽因是我国著名的诗人,那首有名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就出自她的笔下。她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建筑设计师,我们一起来看她参与设计的作品。
(大屏幕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国徽。)
建国初期,林徽因接到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浮雕任务的时候,她已经重病在身。在研究好了设计方案以后,她让自己的学生去画草图。一个周以后,学生来交作业,她只看了一眼就说,“这样
让教育充满生命情怀 让每个生命尽情舒展
的线条怎么行?!这是康乾线条,线条要到汉唐去找,到霍去病的墓上去找。”为什么要到汉唐去找?学生带着疑问到霍去病的墓地走了一趟。
(大屏幕出示霍去病墓地上的《马踏匈奴》、石牛、石马等作品。) 霍去病墓地上的《马踏匈奴》、石牛、石马等作品,线条拙朴、雄浑、苍凉,虽已历时千年,依然显示着那个时代的辉煌、开放、不拘一格和国家的强盛。学生豁然开朗,清朝是封建社会的强弩之末,奢华、繁缛的康乾线条怎么能够表现新中国如日初升的景象呢?! (大屏幕出示《马踏匈奴》拓片线条、清朝官服线条图片) 说到这,同学们一定会问,线条真有这么强大的表现力吗?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线条,感受线条强大的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出示课题——《线条的表现力》)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小故事激发学生对线条探究的欲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一)线条不同种类的美感
在自然界和生活中到处都是行云流水般的线条,无论方圆、曲直皆具美感。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大屏幕出示水平线、斜线、垂直线、曲线、原线的图片) 同学们观察图片中一条主要的线是什么线?给你一种什么感受?
让教育充满生命情怀 让每个生命尽情舒展
学生回答问题,谈不同线的不同感受。
同学们能够领略到自然界和生活中各种线条的美感,那么接下来老师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对美术作品中的线是否也有同样敏锐的感觉?
(大屏幕出示四张美术作品中线条的图片以及表示不同感觉的四个词语)
不同的线条给人不同的感觉,原始人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开始用线条记事和达意。当他们用石头和树枝在土地和洞壁上很随意地画出一些线的时候,他们最原始的情感就从那些线中流淌出来。
(大屏幕上出示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洞窟壁画) 这是一、两万年前的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和一万五千年前的西班牙洞窟壁画,他们都是用线条表现出来的。由此可见线条是最原始、最质朴、最基础的造型语言。
让教育充满生命情怀 让每个生命尽情舒展
(设计意图:学会通过对图片的对比观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优美的线条,并感知各种线条的美感,初步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
(二)中国线条艺术发展的历史
中外艺术家都把线条作为最基本的造型手段运用到美术创作中,我国的艺术家更是把线条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线条艺术发展的历史。
1.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纹饰是我国最早用线的作品。鲜明、生动的线条描绘了漩涡纹、弦纹、人面、鱼虫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感。
(大屏幕出示新石器时代彩陶)
2.奴隶社会的夏商周是青铜艺术辉煌的时期,青铜纹饰主要是由线条构成的。
(大屏幕出示商朝司母戊方鼎)
3.战国时期的楚墓帛画造型生动、线条劲健,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正式确立了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主体地位。
(大屏幕出示战国时期的楚墓帛画)
4.秦汉时期的线条出现了多样的变化,迅疾的用笔产生了强烈的线条面貌。
(大屏幕出示汉代画像石)
5.魏晋时期的线条表现力进一步增强。这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同学们观察画面中的线条的粗细有什么特点?
(——细劲、圆润、流畅)
让教育充满生命情怀 让每个生命尽情舒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