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二章教育目的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7 23:58: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四章学习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 )问题。 A.教育政策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2.教育理论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是( )。

A.教育内容 B. 教育规律 C. 教育目的 D. 教育制度 3.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 )。

A.教育内容 B. 教育目的 C.教育艺术 D. 教育制度 4.教育工作的核心是( )

A.教育法规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5.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 )。 A.教育方针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6.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的是( )。

A.教育法规 B. 教育制度 C.教育艺术 D.教育目的 7.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原则是( )。

A.教育政策 B. 教育制度 C.教育方针 D.教育目的 8.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是( )。

A.教育内容 B. 教育规律 C. 教育目的 D. 教育制度 9.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类型是( )

A.教学工作 B. 教育管理 C. 教育目的 D. 教育内容 10.实现教育目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A. 教育规划 B. 教学工作 C. 教育政策 D. 教育内容 11.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 )。

A.社会本位理论 B. 教育发展规律 C.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D. 个人本位轮

13.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作明确区分的是( )。 A.杜威 B. 卢梭 C. 洛克 D. 裴斯泰洛齐 17.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A.旧分工 B. 自由时间 C. 生产劳动与教育 D. 社会化大生产 18.构成人的素质的基础性要素是( )。

A. 体能和智能 B.道德品质 C.活动能力 D.情感、意志、性格 19.人从事一切活动的素质基源是( )。

A. 活动能力 B.道德品质 C. 体能和智能 D.情感、意志、性格 26.人的素质结构中的能量基础是( )。

A. 活动能力 B.道德品质 C. 体能和智能 D.情感、意志、性格 27.人的素质结构中,调节着活动的强度、速度与节奏的是( )。

A. 体能和智能 B. 情感、意志、性格 C. 道德品质 D. 活动能力 2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 )年颁布的。 A.1986 B.1987 C.1993 D.1988

29.在“五育”中,体现整个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 A. 智育 B. 德育 C. 体育 D.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0.在“五育”中,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的是(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1.“五育”中,为其他方面的教育活动提供科学知识与智慧基础的是(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2.在“五育”中,为其他各育取得良好成效的必要前提的是( )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3.在“五育”中,解决人发展的社会价值方向问题的是( )。 A. 智育 B. 德育 C. 体育 D.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4.在“五育”中,具有根本性的意义的是( )。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三、改错题

1.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教育艺术问题。 2.教育理论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规律。 3.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教育内容。

)。

4. 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制度。

7.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原则是教育政策。 8.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是教育内容。 19.人从事一切活动的素质基源是道德品质。 20.构成人的素质的生理基础的是智能。

22.在人的各种素质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智能。

23.在人的活动和发展起着积极或消极调节作用的是道德品质。 26.人的素质结构中的能量基础是体能和智能。

29.在“五育”中,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的是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教育目的,有哪些基本特征? 2.简述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3.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13.如何解决我国中小学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 22.我国中小学美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3.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美育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24.我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评述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2.评述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3.论述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对立产生的根源,以及二者的统一。 4.我国中小学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有什么危害?其出现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搜索更多关于: 第二章教育目的 的文档
第二章教育目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2k3u0raor4c2db0066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