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职业道德与法律复习提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7:04: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治国的两种基本方式:法治与人治。

(2)法治与人治的区别:)法治,法律与制度;人治,个人意志。 (3)什么是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中的“法”指的是法律与制度。依法治国离不开法律,依法治国是依照法律与制度治理国家。

11、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法治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治国方略,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之一。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树立和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2)树立和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意识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第二, 增强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包括:

第一,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二,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

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以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奠定基础,可以为我国公民同特权现象作斗争提供法律武器,可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12、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权威和尊严。法律权威

9

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任何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威严。

13、国家和公民个人如何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国家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立法工作,严格执法,加强法制宣传,提高执政水平等;(2)消除损害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因素,包括:避免执法、司法腐败;避免冤假错案及不公正案件。中职生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2)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3)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宪法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问题,主要包括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结构形式、经济制度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及职权,国家标志等问题。宪法从内容上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与普通法律制定与修改程序的不同 宪法

制定: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普通法律

制定: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

修改: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宪法的作用: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法律保障。

2、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依法治国是一种治国思想体系、原则体系和制度体系的总称,包含丰富的内容。

10

宪法是法治的标志,没有宪法,就没有法治。“法律至上”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但是没有“宪法至上”,“法律至上”就难以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实行依法治国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具体做法是:

(1)青少年应当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树立“宪法至上”观念。

(2)在依法治国过程中,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也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做的事。

(3)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为什么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我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3、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宪法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保障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 要把青少年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 青少年应该怎样维护宪法的尊严? 青少年在实践中维护宪法的具体做法:

①要切实做到认真学习宪法,热情宣传宪法,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意识,提高法律素质;②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宪法,按宪法规定办事,对宪法提倡的行为要努力去做,对宪法禁止的行为要坚决不做,对宪法要求公民必须做出的某些行为一定要做,并且做好;③要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言论和行为做坚决的斗争,以捍卫宪法的尊严,为保证宪法的顺利实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增强公民意识

(1)公民意识的含义: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是公民对于自己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的自觉意识。

(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法律规定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宪法确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首要的、根本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权利,是普通法律确认的其他公民权利的基础。我国宪法从第三十三条到第五十条,全面而详尽地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可分为平等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获得救济的权利等。

11

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选举权是我国公民行使主人公地位的体现,不应该随便放弃。

(3)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我国宪法在确认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同时,也规定了具体措施来保障其实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

我国宪法在规定公民享有广泛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第一,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第二,公民必须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第三,公民必须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公民有劳动、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5、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是人之所以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人身人格权利(如生命权、人身安全权、人身自由权、思想自由权等);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与被选举权、参政权、议政权、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如工作权、最低生活保障权、婚姻自由权等),人应该全面地享有这些权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从自己的历史和国情出发,遵循《世界人权宣言》的基本原则和人权理念,学习借鉴古今中外人类文明进步成果,不断深入具体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人权普遍性的原则必须同各国国情相结合;人权是社会全体成员的权利;人权是一个权利体系,不仅包括政治权利,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不仅包括个人人权,还包括集体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人权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稳定是实现人权的前提,发展是实现人权的关键,法治是实现人权的保障;人权在本质上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对话与合作是促进国际人权发展的正确途径,等等。这些人权理念在人权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建国以来,人权事业取得五大成就。

一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原则。

二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 三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四是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不断改善。

五是人权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

12

搜索更多关于: 职业道德与法律复习提纲 的文档
职业道德与法律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2q3s75j536h1tw45ffk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