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历年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及计算专题整理 ①、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②、符号:n
物质的量 ③、单位:摩尔、摩、符号mol
④、1mol任何粒子(分、原、离、电、质、中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 ⑤、、架起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联系的桥梁。 定义: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 ②、符号NA黄河 ③、近似值:6.02×1023
①、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 基本概念 气体摩尔体积:②、符号:Vm ③、单位:L·mol-1
①、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
摩尔质量:②、符号:M ③、单位:g·mol-1或kg·mol-1 ④、若以g·mol-1为单位,数值上与该物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 分子质量 相等。
①、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溶质B的物
物质质的量浓度。 的量物质的量浓度:②、符号:c(B) ③、单位:mol·L-1
①、定律: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作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同温同压下:
V1nN=1=1 V2n2N2word 可编辑.
- - .. --
②、推论: 同温同压下:
阿伏加德
ρ1MMr1=1= ρ2M2Mr2同温同体积下罗定律及 :
其推论:
P1nN=1=1 P2n2N2Ⅰ、气体休的密度和相对密度: 标况下:ρ(气体)=MMr=g?L
22.4L?mol-122.4A气体对B气体的相对密度:D(B)=③、运用:
——ρ(A)M(A) =ρ(B)M(B)Ⅱ、摩尔质量M(或平均摩尔质量M) M=22.4L·mol-1×ρ,M=—n(A)?M(A)+n(B)?M(B)+???
n(A)+n(B)+???M=M(A)ф(A)+M(B)ф(B)+··· ф为体积分数。
【例1】(08广东卷)能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数值的是( C )
A.1mol金属钠含有的电子数 B.标准状况下22.4L苯所含的分子数 C.0.012kg12C所含的原子数 D.1L1mol·L-1的硫酸溶液所含的H+数 【变式训练】(08海南卷)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标准状况下,5.6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0.25NA B.标准状况下,14g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5NA
C.标准状况下,22.4L任意比的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均为NA D.标准状况下,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
【例2】 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 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和CO的体积比为
A.29:8:13 B.22:1:14 C.13:8:29 D.26:16:57
解析:由于CO与N2具有相同的分子质量,所以CO2、H2、CO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质量仅由CO2和H2来决定,CO的量可以任意。由十字交叉法:
CO2: 44 28 H2:
2 16 26 = 26 16 word 可编辑.
- - .. --
【变式训练】(2008·海南,3)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
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 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
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变式训练】在25℃101kPa下,将15L02通入10LCO和H2的混合气体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
(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15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_____L,V(H2)=_____L。 (2)若剩余气体体积为a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V(H2)=__________。 (3)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L,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9、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ρ(甲)ρ(乙)
=M(甲)M(乙)
,由于
ρ(甲)ρ(乙)
>1,所以M(甲)>M(乙);由于它们的质量相等,所以甲的物质
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甲的分子数比乙少;由于它们的外界条件相同,所以它们的摩尔体积相同。 6×1.204×1024=7.224×1024个 10、解析:由反应原理2CO+O2=2CO2 ① 在同温、同压下CO和H2的混合气体 2H2+O2=2H2O ②
完全燃烧耗O2的体积为混合气体的1/2,即[V(CO)+V(H2)]=2V(O2)
(1)当V(CO)+V(H2)=10L时,要使其完全燃烧,必须有V(O2)≥5L。已知V(O2) =15L,则O2过量10L。又因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L,在25℃、101KPa条件下,水的状态为液体,则剩余气体为CO2和O2的混合气。故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V(CO2)=5L,则由反应原理①得:V(CO)=5L,V(H2)=10-V(CO) =5L。
word 可编辑.
- - .. --
(2)由题(1)可以推理得:V(CO2)=(a-10)L;依反应原理①有V(CO)=(a-10)L;V(H2)=10L-(a-10)L =(20-a)L。则V(CO) :V(H2) =(a-10) : (20-a)。
(3)由题(2)结论有:(a-10):(20-a)>0;即(a-10)>0,20-a>0,所以10 (1)所需实验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2)配制步骤: 第一步:计算:所需碳酸钠的质量为 克。 第二步:称量:在天平上称量碳酸钠固体,并将它倒入小烧杯中。 第三步:溶解:在盛有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第四步:移液: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容量瓶中。 第五步:洗涤: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沿玻棒注入容量瓶中。 第六步:定容:倒水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到与凹液面平直。 第七步: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 第八步:装瓶、贴签。 (3)误差分析: 固体药品的称量与液体药品的量取是否准确; 把溶液向容量瓶中转移,有溶液洒落;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用待配液润洗了容量瓶; 定容时水加多了或加少了; 定容时未平视刻度线。 word 可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