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物种的多样性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有4位同学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 甲说: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可以采取就地保护的方法 B. 乙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可以随意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 C. 丙说: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对一切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 丁说:我国地大物博,生物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不着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A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解答时可以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 【解答】
A.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每种生物都与一定的环境相适应,保护扬子鳄最根本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可以不改变扬子鳄的生活环境,有利于扬子鳄的生活;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我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就是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符合自然规律,促进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到靠山养山吃山,靠海护海吃海;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不是必须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中国地大物博,物种丰富;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特有属、种繁多,栽培植物、家养动物的种类也很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很低;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要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做到开发使用的量,小于再生的量,实现生物资源循环开发利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衢州九龙湖风景秀丽,徜徉在山水之间,仿佛身处世外桃源。九龙湖风景区所有的
生物构成( )
A. 种群
【答案】D
【解析】九龙湖风景区生物众多,它属于群落。
B. 生物圈 C. 生态系统 D. 群落
第1页/共10页
(1)种群是指一片区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比如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猕猴,一个池塘里的所有草鱼;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4)而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同一片区域的所有生物的集合,包括这片区域的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比如一片森林里的所有生物。 九龙湖风景区所有的生物构成群落。 故选D。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种群、生物圈、生态系统和群落的概念。
3. 生态旅游是人们回归大自然、关注生物多样性的最佳方式之一,也是目前比较广受
推崇的旅游方式。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观念中,不恰当的是()
A. 生物多样性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生活 B. 与人类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生物,也应该保留下来
C. 可随意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以增加我国生物的多样性 D.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物、建筑材料及其他工业原料
【答案】C 【解析】【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确切地说,生物多样性包括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关于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解答】
A. 生物多样性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生活,这属于直接使用价值,故A正确;
B. 与人类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生物,也有它的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故B正确;
C. 随意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由于该生物在我国没有天敌,会使该生物大量繁殖,无法控制,导致生物入侵,如水葫芦,故C错误;
D.生物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食物、建筑材料、药物和其他工业原料,这属于直接使用价值,故D正确。 故选 C。
4. 受今年夏季长江洪水的影响,湖北省长阳、宜都地区养殖网箱中近万吨外来鲟鱼、
杂交鲟鱼逃逸,这些鲟鱼目前已经扩散到长江中下游干流中,关于鲟鱼逃逸事件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逃逸的黑龙江鲟、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及杂交鲟等和中华鲟基因完全相同 B. 黑龙江鲟、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及杂交鲟等进入长江可以增加物种数量,有利于生态平衡
C. 长江中所有逃逸的各种鲟鱼和中华鲟都是同属生物
D. 逃逸的黑龙江鲟、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及杂交鲟等不会对长江生态产生影响
【答案】C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答】
A.逃逸的黑龙江鲟、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及杂交鲟等和中华鲟基因不同,A不合题意; BD.黑龙江鲟、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及杂交鲟等进入长江,可能对长江水生生物和生态造成灾难性的影响,BD不合题意;
C.长江中所有逃逸的各种鲟鱼和中华鲟都是有生命的,所以同属生物;C符合题意,D不合题意。 故选C。
5. 每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列四幅图中的生物分别是①螳螂、②蝉、
③麻雀、④猎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生物的多样性是定向变异和适者生存的结果
B. 图中③④属于恒温动物,①②③的生殖方式为卵生 C. 前三种生物之间存在的食物链为:②→①→③ D. 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唯一有效手段
【答案】B 【解析】【分析】
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1)生物多样性通常包含三层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动物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
(3)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4)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3页/共10页
【解答】
A.生物多样性不是定向变异的结果,故A错误;
B.图中③④心脏四腔,①②③的生殖方式为卵生,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故B正确; C.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②是消费者,故C错误;
D.设立自然保护区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唯一有效手段,故D错误。 故选B。
6. 某自然保护区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虎和其生存的环境为保护对象,近年来
发生了几起进入保护区内家畜被虎捕食、人被咬伤的事件。最合理的应对方法是:()
A. 人工增投家畜,满足虎的捕食需要
B. 捕获肇事虎,送动物园或动物救护中心进行迁地保护 C. 捕获肇事虎,放归其他自然保护区
D. 加强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答案】D 【解析】【分析】
此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的了解,属于基础题。
对于生物的保护分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种,东北虎需要就地保护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样的保护方法应是别无选择的,至于伤人问题,只要注意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是可以避免的,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虎的生存范围日益减小,食物逐渐缺乏,以前不会袭击人的老虎开始主动伤人,投喂食物只能解决暂时问题,恢复其生存环境才是重中之重。 【解答】
对于东北虎这样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结合它的生活特性,实行就地保护是最为有效的措施,而就地保护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样的保护方法应是别无选择的,至于伤人问题,只要注意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是可以避免的。 故选D。
7. 生物体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A. 鱼有鳍适于水中生活
B. 鸟类有发达的胸肌适于飞翔生活 C. 鲸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
D. 骆驼刺有发达的根系以适应沙漠缺少水的环境
【答案】C 【解析】【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解答】
A.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鱼类生活在水中,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鸟类的胸肌特别发达,可以有力地带动翅膀扇动,提供强大的动力,适于空中飞翔,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鲸用肺呼吸,鲸的繁殖方式是胎生哺乳.所以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类,C错误,但符合题意;
D.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是因为荒漠干旱缺水,根比地上部分长D正确,许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下图是浙江第一大淡水湖生态系统——宁波东钱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湖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B.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C. 生活在该湖中的所有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D. 只要有生活污水排入该湖中,就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平衡
【答案】A 【解析】【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组成、生物群落的概念。 (1)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简称群落; (2)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3)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解答】
A.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A正确; 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是消费者,B错误; C.生活在东湖中的所有鱼构成了一个种群,不是生物群落,C错误;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若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西湖,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不一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平衡,D错误。 故选A。
第5页/共10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