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学案7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0 8:30: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限时训练

题组一 对点练

1.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扰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解析: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诗中后两句,诗人用“无言”和“一生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己无言,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意红”的英勇气概。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深刻。《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答案:吕诗着重描写木芙蓉的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范诗写了木芙蓉的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1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此诗第四联“但有故人供禄米”,有的版本作“多病所需惟药物”,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答案:(示例一)“但有故人供禄米”更好。此句表面上虽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说“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说“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诗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正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可见,此句包含着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强烈控诉。

(示例二)“多病所需惟药物”更好。此句表面上说自己多病,唯一需要的就是药物,似乎再别无所求。但稍加揣摩,便能发现其中包含着诗人多少无奈。现在多病,确实急需药物治病,但药也无从得到。这点要求都达不到,还能说其他要求么?正是有对现实的绝望,才有后文“微躯此外更何求”的愤慨。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从军北征 李 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这两首诗都描写“雪”“月”,在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

答案:高诗:描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渲染出和平宁静的气氛。(2分)李诗:描写雪后的天山,荒漠的月夜,渲染行军道路的艰难,使人倍感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3分)

题组二 综合练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 雪 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注]

注] 洛阳东:指富贵人家居住之地。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韩诗第一句中的“都”字流露出作者经过漫漫寒冬,久盼春色的急切心情。

B.韩诗的第二句表达了诗人见到满园春色,其溢于言表的欣喜,一扫遗憾之情。

C.刘诗三、四句写富人看春雪似花,强烈表达出作者对社会贫富差异的愤慨之情。

D.两位诗人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早春的白雪,并借此抒发情怀。

E.“白雪却嫌春色晚”这种写法使文章充满灵动之气,与“雪却输梅一段香”有异曲同工之妙。

(2)两首诗均以“春雪”为题,但对雪的描绘有所不同,寄托的情感也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3

(1)解析:B项,诗句中的“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C项,刘诗只是隐含了作者因贫富差异造成审美不同的感叹,而非强烈的愤慨之情。

答案:BC

(2)答案:韩诗写春雪嫌花开得太晚,所以化作飞花,在庭中树间飞舞,表达了作者对春雪的喜爱之情;刘诗写春雪被春风挟带着在空中盘旋,春天已经来临,突如其来的春雪在富贵人眼中似花,却夹杂着作者的嗔怪之情。

5.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临高台 萧 衍①

高台半行云,望望高不极。 草树无参差,山河同一色。 仿佛洛阳道,道远难别识。 玉阶故情人,情来共相忆。

临高台 沈 约②

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 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 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 可望不可见,何用解人忧?

注] ①萧衍: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年八十六。有集三十二卷。②沈约: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济县西)人,与萧衍同属“竟陵八友”。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其中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萧衍、沈约二人同登一座高台,采用同一视角观望,同怀念远在洛阳的情人,诗中都有借景抒情的妙笔。

4

B.萧诗中,作者登高怀远,思念之切竟使眼前的丛莽幻化出一条通往洛阳的道路,延伸到远方的情人身边。

C.沈诗颈联以自问自答方式对情人之所在做了明白的交代,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排解的忧思和无可奈何的情绪。

D.两首诗的开头都用“望”字,但两人诗中的“望”字却不同解:萧诗中“望”字做仰望解,沈诗中“望”字却做远望解。

E.两首诗的结尾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情人的相思,这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感染力,也增加了诗歌的穿透力。

(2)同为登高怀人,两首诗歌的情感却有一定的差别,请你结合诗句谈一谈。(6分)

(1)解析:A项,“采用同一视角观望”不当,萧诗是极言高台之高,沈诗则是站在高台远眺。C项,“对情人之所在”有误,沈诗“所思”不一定指情人。E项,萧诗是直抒胸臆,而沈诗则是景中寓情。

答案:BD

(2)答案:萧诗后四句,想象旧时情人也在思念着自己,高台再高、道途再远也不能阻隔他们的共同思念,借此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而沈诗“所思”却不一定指情人,后四句在自问自答中流露出难以排解的忧愁和无可奈何的情绪。

6.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咏 竹 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琴②。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 ①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5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学案7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2x0t7843p5gf8x599ez10e609m8f001b7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