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从目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来看,休闲显然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也是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人已经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标志着人从满足现实的基本生活需要转向对精神生活的向往;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已由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逐渐地转向消费-------生产模式;标志着人开始从有限的发展转向全面的发展自己的历史阶段。
1.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增长,人们开始转向文化精神的消费与追求,更多的时间和钱财用于休闲,消费投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诸如购书,接受各种技能的培训,健身美容,旅游,欣赏等。下面为海淀区域镇民文化消费的抽样调查。1998年海淀区居民在以下8类文化消费项目的比例为:平均文化消费总值已占家庭收入的28.4%,其中旅游占据榜首,占家庭消费总值的45.1%;业余培训教育位居第二位,占14.1%;收藏或集邮等个人爱好占支出的13%;订阅报刊或购买书籍为7.5%;家庭文化装饰为6.7%文艺娱乐欣赏为5.2%;体育健身与欣赏为4.9%;获取信息为3.5%。据此推测,到2010年我国的恩格尔系数有望下降到40%以内。人们的行为动机将在更大的程度上选择文化精神生活的享受。
2.传统的“先生产,后生活”的概念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尤其在我国,传统观点认为,只有生产才能创造价值,生活和消费并不创造价值。所以,这么多年来,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资全投向也主要是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上,老百姓也一直在物质短缺的情况下艰难度日。随着“过剩经济”的到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活”和“消费”对发展经济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研究休闲的西方学者曾说过“由于有利于生产,休
5
闲一直是合理的------如果没有夜生活和周末,娱乐业将会崩溃;如果没有假期,旅游业就会衰落。实际上,是休闲不是劳动使得工业资本主义走向成熟。在这里,休闲的合理性展现出来了。”
3.传统的工作和休闲概念已经模糊。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工作概念和工作时空界限;休闲在未来的社会中将成为社会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的情况下,人既是在工作,也是在休闲;既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也是实现对劳动力价值的维护。托夫勒早就指出:“大批工人早就从事每周平均只有3——4天有报酬的劳动,他们用半年或一年的时间接受教育,或者娱乐消遣——一旦我们认识到,大部分时间是用来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用品和劳务——产消结合时——旧的工作和空闲时间的区别和界限就消失了。”[2]正像成思危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办公时间可以灵活掌握,办公地点也可以设在家里,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将会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旅游。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相当快。尤其是加入WTO,中国将在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以及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都为中国的休闲旅游发展提供了契机。 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休闲旅游产业和市场带来新变数。据悉,中国一进入世贸组织,最先闯入我国市场的就是旅游业,娱乐业,快餐业等;外资旅行社也早已揶揄中国这个大市场,一些具有实力的旅行社,休闲产业开发商很可能通过和资,独资,连锁经营等形式进驻中国。这既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因此,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根,就必须要调整自己的经营模式,改变运行机制,改善
6
服务,提高效率,规范市场,寻求合理的市场走向,弥补旅游服务缺项,以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对于消费者来说,中国加入WTO将意味着有更多的选择自由,因为在竞争价格下的商品和劳务的供给更多了。国内消费者的选择将随着商品和劳务的多样化而更加自由,就业机会将由更多的资本密集型部门向劳动密集型部门转变,就业机会的预期将在很大程度上出现在休闲旅游产业和服务业部门。 2.
中国将在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这对于中国的休闲旅游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奥运会将大大的改变中国的旅游形象,并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到中国一游。由于奥运会的国际性,综合性和大型化等特点,将会极大的刺激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休闲业的发展,特别是休闲旅游的发展。根据经验,奥运会举办城市将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会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前来观光旅游。如悉尼奥运会除了万余名运动员,官员以及12000名煤体记者外,还吸引了25万名海外游客。在奥运会的16天内,到悉尼的海外游客达100多万,有力的带动了商业,娱乐业,饭店餐饮业,休闲旅游等行业的发展。不仅如此,举办奥运会还为一个国家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3.
中国国民经济收入的增长与劳动力市场潜力巨大,为发展休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从国家信息中心获知,未来五年,中国将有两亿人口进入“中产界层”消费群。所谓中产阶层是指拥有稳定的收入,有能力自己买房,买车,能够将收入用于旅游,教育等消费的群体。着两亿中产阶层的数量就相当于整个美国中产阶层的数量。从整体上说,我国居民的消费已从温饱型升级为小康型,消费的对象与热点已从解决温饱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