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编号:A-201 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2)开工前做好详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进行平面布置,现场统一规划管理,统一设置各类公告、标志等标牌,达到文明施工的目的。
(3)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主要包括:质量控制制度、施工安全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现场管理制度、职工管理制度等。 九、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
1、建立健全环水保管理检查制度
建立“三级”检查落实制度,即领导层抓全面,管理层抓重点,实施层抓具体落实。内部建立“包保责任制”,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加强环保工作的落实。实行“环保否决制”,即施工作业活动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不得开工,具有强制否决权。
施工中建立以下检查制度:生活区环保检查制度;水土保持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和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环保检查,及时查处违章事宜。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和健全的机制,做到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把环境保护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制订针对性的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1弃土场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弃土主要包桥梁桩基和承台开挖弃土,处理方案为:集中弃往设计指定的弃土场。弃土场按设计要求对坡脚进行工程挡护,表面平整,用表层土恢复植被,并做好排水,防止雨季冲刷漫流造成水污染或水土流失。永久用地范围内的裸露地表采取尽力保护和按设计要求采取工程措施覆盖,防止水土流失现象。
据工程施工进展,及早安排施作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和裸露地表的工程或植被覆盖。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内、外的植物、树木等尽力维持原状;砍除树木时应事先征得所有者和业主的批示同意,严禁超范围
11
版本编号:A-201 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砍伐。对可移植保护的,尽力采取措施进行保护性移植。
2.2施工排水净化处理及保护地下水资源措施
施工现场、拌合站排放施工废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施工废水、废油,过滤处理,不超标排放,污染周围水环境。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不外流的地表水体,严禁将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和渠道。在施工时,对天然形成的排水系统加以保护,不得随意改变,必要时修建临时水渠、水沟、水管等。
2.3施工粉尘防治措施
在运输原材料尤其是渣土等易飞扬物料时用蓬布苫盖严密,并装量适中,不得超限运输。配备专用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经常进行洒水湿润,减少扬尘。不得随意燃烧废物;特别不允许在未采 取可靠保险的措施之下,燃烧而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物品。
2.4临时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临时工程必须按照设计统一规划、业主要求和施工环保的要求进行实施。严格在设计核准的用地界和工程监理批准的临时用地范围内开展施工作业活动,绝不随意开挖、碾压界外土地。
临时工程设施选址在地表植被稀少、易于恢复的地方。临时用地使用完后必须恢复至原有的地形地貌。合理布置施工便道,尽量减少施工便道数量,并不得在便道两侧就近取土。
2.5降低噪声的保护措施
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合等场地选择尽量远离居住区。车辆途经施工生活营地或居住场所时应减速慢行,不鸣喇叭。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尽量不安排噪音很大
12
版本编号:A-201 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的机械施工。
2.6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措施
施工营地和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应集中堆放。施工和生活中的废弃物也可经当地环保部门同意后,运至指定地点,此外,工地设置能冲洗的厕所,派专门的人员清理打扫,并定期对周围喷药消毒,以防蚊蝇滋生,病毒传播。对于施工中废弃的零碎配件,边角料、水泥袋、包装箱等及时收集清理并搞好现场卫生,以保护自然环境与景观不受破坏。 十、施工应急预案
1、应急组织机构
项目部设立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副组长由主管生产的副经理、总工、安全总监担任,成员包括安质部、综合办公室、财务部、工程部、物机部、成本合约部等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质部,并设24小时值班电话。
项目经理部安质部(吴传勇) 办公室电话:13610822353 局指挥部安质部(梁峰) 办公室电话:13760796629 就近医院电话:
1)、赣榆县人民医院电话: 0518-86212626 2)、赣榆县中医医院电话: 0518-86212169 3)、急救中心电话:120
现场应急指挥部设立八个工作组,即:综合协调组、抢险救援组、技术方案组、配合调查组、公安保卫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善后处理组。各组应以“专业骨干、集成救援、全力抢救生命”为首要目标,根据具体承担事故(事件)应急救援处置职责,制定详尽的保障措施并落实到位。抢险救援组必须确保安全措施得到落实,有效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其他各组必须相互协调,做好通讯、水、电等其他抢险物
13
版本编号:A-201 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资、设备、办公、生活用品供给和保障,做好道路交通、事故善后、人员稳定和舆论应对工作。现场指挥以及参加事故应急救援的各工作组负责人、各单位和部门负责人、作业人员应当区别佩戴明显标志。
2、职责
应急小组应根据国家、地方法律法规、行业规范规定、上级要求,编制本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机构,配备应急物资、设备;负责应急知识培训教育和宣传工作,组织应急预案培训、演练、评价。发生事故和突发紧急事件时,小组成员必须组织应急队伍迅速到达事故现场,指挥现场应急人员开展应急救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好事故现场,并及时向当地政府部门和上级报告事故情况。
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