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课后训练[7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2 3:22: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8.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2分) (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

(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4分)

【答案】

【小题1】(1)原来的,从前的;(2)计划,打算。

【小题1】(1)捕鱼的人对此感到很诧异。(他)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小题1】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略

9.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题目。(5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辞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小题1】全词豪迈雄壮,既体现在对军中生活气氛的烘托,如“ , ”两句从视觉和听觉方面着笔,又寄托在为国立功的理想追求,如“ , ”。(2分)

【小题2】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却饱含深情,意蕴丰富,请加以赏析。(3分)

【答案】

【小题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小题1】 这一句使感情从最高点一下跌落下来,尽吐壮志难酬地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品味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并把握关键词句。

【小题2】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可怜白发生”一句中可以得出作者感叹自己年事已高,空有报国志织。

10.阅读司马迁的《孟尝君列传》(节选) 一文,完成小题。(14 分)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

②③

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尝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皆以为孟尝君亲己。

【注】①薛:地名,在今山东藤县南。②文:指田文,即孟尝君。③侍史:负责文书工作的侍从人员。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及亡人有罪者 ( ) ②孟尝君待客坐语 ( ) ③孟尝君已使使存问( ) ④孟尝君尝待客夜食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士以此多归孟尝君 A.今以蒋氏观之

B.固以怪之矣

C.皆以美于徐公

D.不以物喜

【小题2】.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人 人 皆 以 为 孟 尝 君 亲 己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小题4】.孟尝君为“战国四公子”之一,他“食客数千人”,在当时影响很大,试结合本选段说说你是如何看待孟尝君的招贤纳士的。(2分)

【答案】

【小题1】(1)①逃跑 ②谈话,说话 ③派 ④曾经 (2)D

【小题1】人 人 / 皆 以 为 /孟 尝 君 亲 己

【小题1】(1)客人很生气,以为自己的饭食和孟尝君的不一样,停下不吃,(准备)告辞离开。(2)略

【小题1】孟尝君能倾其所有,诚心接纳投奔他的人,这是难能可贵的,但他“招致亡人有罪者” , “客无所择,皆善遇之”,却是不足取的。礼贤下士,应是对有才德的人不计身份去结交,不能不分贤愚,不辨忠奸地接纳。(意思对即可)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

【解析】【小题1】(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意思。①逃跑 ②谈话,说话 ③派 ④曾经 (2)D、介词,因为。A. 副词,根据。B.副词,通“已”,已经。C.动词,认为。 【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文言句式进行断句。 人 人 / 皆 以 为 /孟 尝 君 亲 己

【小题3】(1) 以:认为,以为。等:一样。去:离开。 (2)状语后置句。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小题4】言之有理即可。

11.阅读文言文。(16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①,忽忆戴安道②。时戴在剡③,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④方至,造门⑤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 ②戴安道:戴逵,字安道。 ③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 ④经宿:一整夜。 ⑤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怀民亦未寝( ) (2) 但少闲人( ) (3)人问其故 ( ) (4) 经宿方至( )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欣然起行四望皎然 C.王子猷居山阴不可久居

B.造门不前而返潭西南而望 D.今方来,我欲辱之经宿方至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小题4】【甲】段文字描写月色,【乙】段文字描写雪景,二者在描写手法上有何不同?试举例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4分)(1)睡 (2)只是,不过(3)缘故、原因 (4)才 【小题2】(2分)A

【小题3】(6分)(1)略 (2)略 (3)王子猷就在夜晚乘小船去拜望访戴安道。

【小题4】(4分)【甲】段运用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月色的清澈透明(空明);或【甲】段文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月色的空明。【乙】段文字并未运用任何修辞,直接描写雪景的“皎然”。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但”“方”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指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都可以。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A项中“然”皆为“样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空时”“交

横”“盖”“得无”“盗”“即便”“就”,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从写作方法即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来比较两文的不同。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15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绍圣①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②“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③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④为潭,深者缒石⑤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⑥,观山烧⑦,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⑧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注释】①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绍圣元年,苏轼被贬惠州。 ②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③殆:大概。④辄(zhé):就。⑤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⑥倒行:顺来路回去。 ⑦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 ⑧余甘:橄榄的别称。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①心乐之 ( )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 ③循山而东( ) ④顾影颓然 (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书以付过以其境过清

B.其真无马邪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C.潭西南而望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齐之习辞者也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课后训练[7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2z0c2hzs617c19373fh7l7tx29yiq00g2f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