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网络新闻传播概论知识要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3 12:05:1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50111网络新闻传播概论知识要点(仇筠茜)

一.网络传播技术的历史及发展:技术与社会的视角 1. 网络传播的历史

考点:万维网、蒂姆·博纳斯·李、TCP/IP协议、社交媒体、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阿帕网、大数据

阿帕网是互联网的前身,它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于1968年主持研制的阿帕网(ARPA Net)

万维网称为覆盖全球的网络,这些网络的形成需要计算机之间能够相互沟通和交通,需要他们讲同一种语言,需要同一种传输协议,TCP/IP的诞生,把计算机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语言统一了。这一语言在历史上的诞生,让计算机之间网络之间可以互通有无。

WEB2.0时代,社交媒体包括QQ、微信、微博、BBS、博客、Titter、天涯社区、facebook、人人网、饭否、校园网,这些网站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用户参与。交互式、个性化,每个人都是自媒体,这对于传统媒体电视、广播变成了一个人人都可以发生和喇叭的时代,带来了怎样的社会变革,人人都是公民记者。用户参与带来了新闻形态的改变。

最典型的代表形态就是社交网络。

考点:ENIAC、EDVAC、UNIVAC、TRADIC的发展,能够辨析电子管与晶体管作为技术基础的差别。

ENIAC1835年,诞生于宾西法西亚大学,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DVAC1949年,第一次实现了诺尔诺依曼的二进制的电子计算机; UNIVAC1951年,实现了第一次商业电子计算机,用于美国人口普查; 上述三阶段都是以电子管技术为基础。

TRADIC1954年,诞生晶体管计算机,相比电子管有便捷性,体积非常小,有了晶体管才有了今天的笔记本电脑。

2. 网络传播的典型形态:记录生活、虚拟世界、增强现实、镜像世界。 知识点:辨析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决定论。

技术发展决定社会变迁,技术样态决定社会样态(技术决定论,马歇尔·麦克卢汉);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社会需求决定技术样态(社会决定论)。技术与文化互动论,传播技术的演进模式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考点:理解BBS、微博、微信订阅号等网络媒体平台的传播形态。

新兴媒体的特征:1)数字化,二进制,0和1构成的计算机代码等;2)多媒体,包括文字、动画、视频、超链接;如判断题:文字不能被整合为多媒体,此题表述是错误的。3)互动化,互通有无(《穹顶之下》);4)网络化,节点、参与;5)个性化

所有的旧媒体曾经都是新媒体,判断:对的。 考点:六度空间理论、超文本

六度分割理论,也称为小世界现象,1967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通过试验发现平均只需要六个人就可以联系上两个互联不熟悉的陌生人。如Facebook、人人网、校内网、Titter微博就是基于六度分割理论的一种互联网应用。

二.网络传播实务 1. 网络新闻

考点:公民新闻、参与式新闻、圣何塞信使报、赫芬顿邮报

赫芬顿邮报,创办于2005年,成为互联网第一大报,是一家提供新闻及分析内容的互联网原生社区网站,2011年其访问量达到2800万人次,接近《纽约时报》 办报特点:1)建立在社区基础上的内容生产模式;2)新闻聚合而不是原创的模式,保证运营成本,创造了免费阅读,广告收费的赢利模式。

成功要素:1)内容有保证,网站具有一定数量可信度高的博主发表经过认证的高质量的评论;2)充分拥抱公民新闻、参与式新闻的资源,以最小成本、最大优势组建成功的赢利模式。

考点:网络编辑思想的表达手段

1)弹出式窗口,设置头条,操作排行榜顺序等手段; 2)发布及时性,更新频率等时间手段; 3)字体大小,颜色、配图等强势手段; 4)网页层次结构等技术手段。

考点:社交网络的定义和特征。社交媒体称为社会化媒体SNS,也称为社会网络服务,是基于六度分割理论的应用,也就是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人要通过6个步骤都能够取得联系。

与BBS相比,SNS有三个新的网络特性和传播特征:1)用户更多地基于现实身份和现实关系进行网络互动,虚拟与现实的融合更为明显。2)SNS是一种基于人际关系网络的一种弹性社交。弹性包括长短、松与紧,成为社会学家关注的现象,费孝通比较关心社会网络。3)SNS中的互动形式多样化,包括文字、图片、音乐、视频、游戏、超链接等。

考点:结合案例分析“微信”的传播特点。

上海外滩踩踏事故、MH370失联、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天津8.12爆炸

网络营销:网络公关和网络广告

考点:网络公关的原则(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一致、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一致、信息传播与关系培养互补、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一致)

考点:网络广告的评价指标:点击数、印象数、独立访客(Unique Visitors) 印象数的评价指标:“独立访客” 效果是行为层面的改变。

点击数误差大,点进率比其误差小。 印象数测量:网页上的广告图片被完全加载的次数,每一次终端加载算作一次印象。(多次刷新会导致印象数增加)

独立访客:指将来自同一IP地址的访问者视为同一人,从而获得更精确的访问人数,是网络广告效果的衡量指标之一,并不准确。

考点:网络广告的基本形式(旗帜广告、图标、弹出式窗口、富媒体广告、专栏赞助、文字链接、电子邮件广告、搜索引擎广告、关键词排名、关键词赞助商广告、搜索引擎优化、RSS分类广告、视频广告、微博广告、网上购物、隐形广告······)

三.网络传播与社会 1. 网络传播与文化 知识点:文化与亚文化

韦伯社会的三维度 政治 经济 文化 新兴媒体与文化

? 大众文化与亚文化

? 网络文化:粉丝文化、参与式文化、文本盗猎者、黑客文化、闪客、拼贴 ? 文化理论:涵化理论、文化研究(意识形态理论) 文化

? “智力、精神和美学发展的一般过程”

? “一群人、一个时期或一个群体的某种特别的生活方式” ? “智力、尤其是美学所创造的作品和实践” ? Williams,1983:90 大众文化

与当代的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并且以工业方式大批量生产、复制消费性文化商品的文化形式 考点: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网络中有相当多的人因展开长时期讨论而出现的社会聚合。他们之间有充分的人情并且在电脑究竟里形成了人际关系网络。

美·霍华德,莱茵戈德, 在1993年《虚拟社区:电子疆域的家园》中提到。 考点:网络恶搞 恶搞

对主流的嘲讽、解构、颠覆 平民为主、与精英文化相对 体现对自由表达权利的向往 娱乐文化潮流推动

消极影响: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版权、集体暴力、文化趋同 考点:网络暴力

2. 网络传播与政治

考点;网络舆论的特征、作用、传播规律。(重点,考生应具备结合案例分析的能力)

网络舆论的内涵:一定的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之集合意识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公众意见是事实和意见的整合。 网络舆论 网络行动 电子政务

舆情:1.舆情=社情民意 2. 群众性的思想、心理、情绪、意志和要求的综合反映 3.舆情包括舆论 4.常态性表现、爆发性表现

网络舆论 1.网络舆情的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2.特定时期 3.特定事件 4. 网络民意的风向标5.态度、意见、情感情绪的综合状况 网上舆情是通过互联网媒介体现出来的社情民意,它不是个别网民个别意见,而是网民作为整体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意见的综合状况。

网络舆情的作用:1.意愿伸张2.意见整合3.行动导向4.社会监督5.情绪宣泄 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

网络舆论的传播规律

网络舆论的 起点:舆论热点因关注 (1) 对外关系中国家、民族利益问题

(2) 转型期的主要社会矛盾(例如:民与官、贫与富)

(3) 经济改革背景下的民生问题(例如:新政策措施的出台)

(4) 现代社会的道德困感(例如:铜须门、艳照门、王功权私奔) (5)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无厘头事件(例如:贾君鹏、馒头血案、芙蓉) 网络舆论的发展:网上讨论与扩展

(1) 渠道:网络新闻报道、新闻跟帖、论坛、博客微博、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

(2) 网上讨论扩散的过程,是事实和意见共同传播的过程。 网络舆论的达成:意见的整合

(1) 舆论最终达成的表示是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和集合意识的多数共同意见的产生。

(2) 沉默螺旋理论对网络意见的整合具有明显作用

(3) 群体压力、意见领袖等对意见整合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新兴媒体与政治|舆论

中国网络舆论涉及的四组辩证关系 (1) 网络舆论&现实民意 (2) 网络舆论&网络暴力 (3) 网络舆论&司法独立 (4) 网络舆论&道德困境

考点:网络舆论与社会舆论的关系

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部分,是网上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特定时期或特定事件发生时,网上爆发性地形成一些舆论热点,这些热点可以看做是网络民意的风向标。

网络舆论不等于社会舆论:1)上网人并不是普通群众 2)有情绪、情感属性

考点:结合案例分析电子政务的典型形态。

3. 网络传播与经济

考点:长尾经济、信息经济

长尾理论: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他的《长尾理论》一书中认为,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于热门产品,不在传统需求曲线的主题部分,而在于过去被视为“失败者”的那些产品——也就是需求曲线中那条无穷长的尾巴在互联网经济中,非主流的、个性化的产品需求,虽然只是需求的尾巴部分(The Long Tail),但是他们累积起来,也能产生与畅销品(Body)一样的销售业绩。

信息经济又称资讯经济,IT经济。作为信息革命在经济领域的伟大成果的信息经济,是通过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两个相互联系和彼此促进的途径不断发展起来的。所谓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

最早提出\信息经济\概念的是美国学者马克卢普(F.Mahchlup)教授。他在信息经济的经典论著《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中首次提出了\知识产业\,它包括

了教育,科学研究与开发,通讯媒介,信息设施和信息活动等五个方面,并以大胆而富有创新精神的工作测算出\知识产业\即信息产业)在美国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据他的估计,在1958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NP)中有29%来自信息产业。整个劳动者的投入32%以上来自信息生产和活动。 考点:卡斯特“网络社会”(Networked Society)

图. 知识体系

参考书目:

彭兰. 2012. 网络传播概论(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雷跃捷 辛欣. 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詹新惠. 网络新闻传播概论.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考试题型

1. 2. 3. 4. 5. 6.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搜索更多关于: 网络新闻传播概论知识要点 的文档
网络新闻传播概论知识要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2zzi6eaud1jxut0i32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