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卷(1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0 6:02:1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4、标题“善良的种子”的深刻含义?请用文中原句作出回答。 15、仔细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结合全文,说说好在哪里。 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16、“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请根据选文情节,并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三) 饮食不宜过烫

口腔食道都怕烫,热饮热食有损伤。上皮增生会恶变,吃饭喝汤不要忙。

温度对人具有诸多微妙作用。生命在进化中都有自身最适合的温度,进化程度越高,要求最佳适宜温度越严格。人体体温在37。C左右时,代谢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人体细胞对高温的耐受性比低温差。热对肿瘤细胞也产生微妙的生物学作用,许多试验证明,肿瘤细胞的致死温度临界点为42.5。C~43。C,在此温度范围内,延长加温时间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由此产生了温热疗法治疗肿瘤。

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就是说有可能某些黏膜上皮的肿瘤是“烫”出来的。我国新疆哈萨克族居住的地区喜欢饮用热奶茶,一日数遍;东南沿海潮汕地区的居民喜喝“功夫茶”,且要趁热饮用;太行山区的人们习惯于趁热喝大碗粥。①这些地区都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当然,肿瘤的发生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太行山区成为食管癌高发区除热食外,还与饮食特点如粗、快、硬等有关。

研究发现,人体在37。C左右的情况下,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在36.5。C~37.2。C,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C~40。C左右,一般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C~60。C。当感到很热时,温度多在70。C左右。②经常热食的人,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也不觉得烫,但是在接触75。C左右的热食、热饮时,娇嫩的口腔、食管黏膜会有轻度灼伤,灼伤的黏膜表层会及时脱落、更新,基底的细胞会迅速增生、更新、补充、,久而久之,增生的细胞速度如异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下发生变异,最终产生不良后果。另外,由于黏膜在热刺激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增厚,增厚的黏膜受热刺激反应会越来越不敏感,加之食管黏膜的神经反射本来就很迟纯,这样会越来越不怕热,越不怕热会越敢吃烫的东西,而吃得越烫,口腔黏膜会越增厚。如此恶性循环,人会不由自主地接受越来越严重的灼伤刺激。这种刺激带来的损伤还有可能引起久治不愈的食管炎,这种食管炎有时伴有间变细胞,有人提示这有可能是癌前病变之一。研究人员发现,食管癌往往合并有食管炎,食管炎往往比食管癌早10年。

热饮热食不但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而且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利。食物太烫,在口腔存在时间偏短,刺激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唾液与食物混合过程不充分,这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另外,温热刺激能掩盖味觉的充分体验,往往难以细细品味各种食物的美味。

饮食过烫,不论从防癌或一般饮食卫生角度看,都属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应努力纠正,尤其是那些有食管贲门癌家族史的人,更应早日改弦易辙。 清淡温凉吃美味,食不过烫保平安。

17.文章用四句诗开头,有什么作用? 18.划线处各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任选一处说明它的作用。

19.文章句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中“可能”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三、文言诗文阅读。(24题1分,其余每小题2分,共15分) (一)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0.下列四项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2.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们以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一下他不“鄙”的原因。

(二)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

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节选自朱熹《训学斋规》)[注释] ①漫浪:随随便便。 ②急:要紧。

23、解释加点的词。 ①可以有得。 得: ②其义自见。 见: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5、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什么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 (三)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26.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 27.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四、国学经典诵读。(10分:28题4分、29题3分、30题3分) 读《山海红》(其一) (东晋)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疏。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28、释义。 ①孟夏: ②扶疏: ③深辙: ④终于宙:

29、本诗总写诗人幽居期间农耕之余( )的趣味。( )字贯穿全诗,体现了诗人( )的生命境界。

30、这首诗通过哪几句刻画了一幅恬静和谐而充满生机的田园之景? , 。 , 。 , 。 五、作文(50分) 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惜”的释义如下:(1)爱惜:珍~/~寸阴/~墨如今。(2)可惜;惋惜:痛~。(3)吝惜;舍不得:~别/~力/不~工本。 [惜别]:舍不得分别。[惜阴]:爱惜光阴。 [惜老怜贫]:爱护老人,同情穷人。也说怜贫惜老. [惜墨如金] :指绘画、做文章等不轻易落笔,力求精炼。 [惜福]:指享受不肯过分。

参考上面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将题目抄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

2、贴近生活,言之有物;

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2019-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卷(1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3au43m4076msol1o4w75dq8n1si8z00ua0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