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五次月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共84.0分)
1.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B.始 适还家门 适:出嫁。C.女也不爽 爽:差错。 D. 渐车帷裳 渐:渐渐地。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桑之未落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B.吾其还也 士贰其行 C. 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D. 言既遂矣 静言思之
3.下列对《氓》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所写的婚姻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情与礼的矛盾与夫权对妇女的压迫。 B.本诗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来十分感人。
C.本诗充分运用了赋比兴交替使用的手法,时时注意情与景的结合,诗歌可窥见古代的集市贸易和婚嫁礼俗。
D.诗中一条淇水贯穿全诗,淇水水流的变化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运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B.“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技巧上看,它与下文“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构成对比,便于抒发心中的愤慨,更能突出“警醒其他女子的作用”。 D.女主人公认为自己并无差错:对感情忠贞如初,多年来甘心贫苦,日夜操劳,对得起丈夫了。 5.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 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C.彼尔维何/彼路斯何 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
6.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采薇采薇,薇亦作 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我戍未定,靡使归 聘:问候
C.行道 迟迟:很晚 D.戎马既驾,四牡 业业:高大的样子 7.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望风披糜 忧心忡忡 即来之,则安之 世外桃园 B.糜糜之音 纵横驰聘 弥天大谎 人才辈出
C.兵荒马乱 戍马倥偬 仓遑逃窜 箭拔弩张 D.寻物启事 莫名其妙 沧桑巨变 山清水秀
8.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 “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高中语文试卷第1页,共4页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9.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謇朝谇而夕替 (废弃、贬斥) 固时俗之工巧兮(本来) B.何方圜之能 周兮(合) 忍尤而 攘诟 (忍受耻辱)
C.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及行迷之未远(及时) D. 苟余情其信芳(只要) 岂余心之可惩 (受创而改变)
10.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的加下划线的字与“长余佩之陆离”中的“长”相同的一句是 A. 哀民生之多艰 B. 悔相道之不察兮 C. 步余马于兰皋兮 D. 长太息以掩涕兮 11.下列划线的“虽”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虽九死其犹未悔 B.余虽好修姱以羁兮 C.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D.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12.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悔相道之不 察兮 察:观察,了解。 B. 步余马于兰皋兮 步:缓行。 C. 苟余情其信芳 苟:只要。 D.岂余心之可 惩 惩:受创而改变。 13.下列划横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 改错 B.宁溘死以 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C.伏 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D.怨灵修之 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1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C.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5.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既 替余以蕙纕兮 替:废弃 B.竞周容以为 度 度:法度、准则 C.忍 尤而攘诟 尤:责骂 D. 延伫乎吾将反 延:延长 16.对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声叹息而擦擦眼泪啊,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 B.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也是我的心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我也不后悔。
C.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雄鹰与凡鸟不能同群,自古代直到如今都这样。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保持清白的节操即使死了也值得啊,这本来就是古代圣贤所看重的。
1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又 申之以揽茝 申:申诉,说明。 B.忍尤而 攘诟 攘:忍受。
C.苟余情其 信芳 信:确实。 D.长余佩之 陆离 陆离:修长的样子。 18.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高余冠之岌岌兮 B. 謇朝谇而夕替 C.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D. 旦余济乎江湘
19.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离骚”,离,离开;骚,忧患。
B.《离骚》是一篇政治抒情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诗经》中“国风”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屈原则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D.《楚辞》收录了战国末期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20.下列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岂余心之可惩 C.步余马于兰皋兮 D.哀南夷之莫吾知兮
高中语文试卷第2页,共4页
21.下列诗句中不属对偶的一项是( )
A.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B.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C.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
A.长余佩之陆离兮 B.佩缤纷其繁饰兮 C.燕赵多义士,慷慨悲秋风 D.亦余心之所善兮 23.下面六句诗分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③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④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⑤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⑥|②③|④⑤ C.①③|②④|⑤⑥ D.①⑥|③④|②⑤
2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謇朝谇而夕 替(替代) ② 偭规矩而改错(违背) ③宁 溘死以流亡兮(忽然) ④步余马于兰 皋兮(水边的高地) ⑤唯 昭质其犹未亏(清楚明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5.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誓不相隔卿, 且暂还家去 ②若属皆 且为所虏
B.①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②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 固然 C.①悔 相道之不察兮 ②儿已薄禄 相,幸复得此妇 D.①桑之未落,其叶沃 若 ②不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
26.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背绳墨 以追曲兮 ②回朕车 以复路兮 ③ 固时俗之工巧兮 ④ 固前圣之所厚 A.两个“以”相同,两个“固”也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固”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固”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固”也不同。 2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创始于“楚辞”。
D.“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 2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与《诗经》用写实精神来广泛地反映古代的社会生活相比较,《离骚》书写理想,抒发爱国热情,富有浪漫气息,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优秀传统。
B.《离骚》主要是借助丰富的想象,运用了夸张、比喻、对偶等修辞方法。 C.文学史上常“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骚”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 D.《离骚》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最长的一首政治叙事诗,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2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高中语文试卷第3页,共4页
(1)《氓》的这两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以比兴的手法表现女主人公的年轻美丽。
(2)从《氓》最后一章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融洽。
(3)在《离骚》中,屈原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写自已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已坚持高洁志行而不怕千难万险、九死不悔的忠贞情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屈原的《离骚》中表达宁愿立即死去或流亡也不愿苟合阿谀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在《离骚》中,表现屈原屈原流放途中赶着马车,驻足高丘省察自己,进一步追求美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在《离骚》中,屈原用“众女”比喻,表达自己内心美好而遭到小人的造谣污蔑和妒忌愤怒不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试卷第4页,共4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