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钾培养基;
27.百日咳杆菌由S型变异为R型是失去了
A.菌毛; B.芽胞; C.鞭毛; D.荚膜; E.微荚膜; 28.百日咳杆菌属于
A.假单胞菌属; B.奈瑟菌属; C.鲍特菌属; D.分枝杆菌属; E.棒状杆菌属; 29.目前预防百日咳主要采用注射
A.类毒素; B.减毒活疫苗; C.抗毒素; D.白百破三联疫苗; E.白百破三联疫苗和死疫苗均可;
30.百日咳免疫特点不包括
A.免疫力持久; B.可产生多种特异性抗体; C.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 D.抵抗再感染的主要因素是SIgA;
E.母体血清IgG 可保护新生儿不受感染; 31.放线菌感染其脓液特征是
A.粘稠 ,呈金黄色; B.稀薄 ,呈血水样; C.稀薄 ,呈蓝绿色; D.稀薄 ,呈暗黑色; E.可见到硫磺样颗粒;
32.对放线菌的错误叙述是 A.革兰阳性、非抗酸阳性菌; B.引起内源性感染 C.形成慢性肉芽肿并伴瘘管 D.诊断可查找硫磺样颗粒压片镜检 E特异性抗体可抵抗再感染
1.A 2.E 3.C 4.A 5.D 6.E 7.C 8.A 9.B 10.A 11. 12.D 13.A 14.D 15.E 16.A 17.D18.D 19.C 20.D 21.D 22.E 23.B 24.C 25.D 26.A 27.D 28.C 29.E 30.E 31.E 32.E
第23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测试题
1.病毒的最基本结构为
A.核心; B.衣壳; C.包膜; D.核衣壳; E.刺突; 2.下列有关病毒体的概念,错误的是
A.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 B.细胞外的病毒结构; C.具有感染性; D.包括核衣壳结构; E.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组装成分; 3.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 ,错误的是
A.专性细胞内寄生; B.只含有一种核酸; C.形态微小 ,可通过滤菌器; D.结构简单,非细胞型结构; E.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组装成分; 4.下列与病毒蛋白质作用无关的是
A.保护作用;B.吸附作用; C.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 D.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 E.免疫原性; 5.朊病毒(或称朊毒体)的化学本质是
A.核酸和蛋白质; B.核酸、蛋白质和多糖; C.核酸; D.蛋白质; E.糖蛋白; 6.以"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中释放的病毒是
A.溶解细胞病毒 B.病毒编码的蛋白抗原可整合在宿主的细胞膜上 C.病毒基本结构 中含有宿主的脂类物质 D.有包膜病毒 E.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病毒 7.关于病毒的概念,错误的是
A.病毒在细胞外不能产生能量 B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蛋白质 C.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自身复制所需要的酶 D.病毒需降解宿主细胞的DNA以获得核苷酸 E.包膜病毒需用宿主的细胞膜作为包膜成分
8.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
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 B.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C.吸附、结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 D.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组装及释放 E.结合、复制、组装及释放
9.下列病毒的基因组可直接作为mRNA的一组病毒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 B. 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HAV、埃可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HBV、轮状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HAV。 10.控制病毒遗传变异的病毒 成分是
A.染色体; B.衣壳; C.壳粒; D.核酸; E.包膜 11.不能用照射紫外线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原因是
A.此种灭活的疫苗抗原性弱;B.此种灭活的疫苗容易诱发被接种者癌瘤;
C.紫外线杀伤力弱不能灭活所有的病毒;D.穿透力弱;E. 此种灭活的疫苗经可见光照射可复活毒株。
12.测量病毒体大小最可靠的方法是
A.电镜测量法; B. 光镜测量法; C.X线衍射法; D.超速离心法; E.超滤过法。 13.裸露病毒体的结构是
A.核酸+包膜; B.核心+衣壳+包膜;C.核衣壳+包膜; D.核心+衣壳; E.核酸+蛋白质。 14.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A.核衣壳; B.核酸; C.衣壳; D.刺突; E.包膜。 15.下列哪一项不是病毒体的特征
A.非细胞结构; B.只含一种类型核酸 C.可在任何活细胞内增殖;D.对抗生素不敏感;E.对干扰素敏感。
16.关于病毒核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可控制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B.可决定病毒的感染性; C.RNA可携带遗传信息; D.每个病毒只有一种类型核酸; E.决定病毒包膜所有成分的形成。 17.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蛋白质的病毒核酸类型是
A.双股DNA; B.双股RNA; C.单负股RNA; D.单正股RNA; E.单股DNA。 18.对病毒包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成分为蛋白质、脂类及多糖; B.表面凸起称为壳粒; C.具有病毒种、型特异性抗原;
D.包膜溶解可使病毒灭活; E.可保护病毒。 19.对病毒体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复制方式增殖; B.测量单位是μm; C.只含一种核酸;D.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 E.对抗生素不敏感;
20.对病毒体最正确的 叙述是
A.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B.脱壳后仍有感染性的 病毒核酸; C.有刺突的包膜病毒颗粒;
D.可独立存在于细胞外的病毒颗粒; E.成熟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21.与衣壳生物学意义无关的 是
A.保护病毒核酸; B.介导病毒体吸附易感细胞受体; C.构成病毒特异性抗原; D.本身具有传染性; E.病毒分类、鉴定的依据; 22.构成病毒核心的化学成分是
A.磷酸; B.蛋白质; C.类脂; D.肽聚糖; E.核酸 23.对病毒衣壳的错误叙述是
A.由多肽构成的壳粒组成; B.表面凸起称刺突; C.可增加病毒的感染性; D.呈对称形式排列; E.可抵抗核酸酶和脂溶剂; 24.对病毒干扰现象错误的叙述是
A.只发生在活病毒之间; B.可使感染自然终止; C.与干扰素产生有关; D.与病毒竞争细胞受体有关; E.与缺陷性干扰颗粒有关. 1.D 2.E 3.E 4.C 5.D 6.D 7.D 8.A 9.C 10.D 11.E 12.A 13.D 14.B 15.C 16.E 17.D 18.B 19.B 20.E 21.D 22.E 23.B 24.A
第24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25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测试 1.细胞融合有利于病毒的
A.吸附; B.脱壳; C.扩散; D.复制; E.释放; 2.病毒由局部向远离侵入门户的其他部位传播主要是通过淋巴血液系统及
A.向组织间隙扩散; B.沿神经扩散; C.水平传播; D.细胞与细胞融合; E.垂直传播; 3.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可引起
A.宫颈癌; B.Kaposi肉瘤; C.原发性肝癌; D.B细胞淋巴瘤; E.鼻咽癌; 4.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是
A.空气传播; B.经血传播; C.虫媒传播; D.粪口传播; E.垂直传播; 5.病毒感染后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
A.潜伏感染; B.亚临床感染; C.慢发病毒感染; D.持续性感染; E.慢性感染; 6.潜伏感染的特点是
A.潜伏期长达数月至数十年; B.症状多为亚急性; C.潜伏状态检测不到任何病毒指标; D.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E.病毒很快被清除; 7.产生γ干扰素的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成纤维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郎罕氏细胞; 8.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主要是
A.抑制病毒生物合成; B.诱导干扰素产生; C.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相互作用; D.中和病毒毒素; E.杀伤细胞内的病毒;
9.感染病毒的细胞在胞核或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 A.包涵体; B.蚀斑; C.空斑; D.极体; E.异染颗粒; 10.有关病毒感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病毒在人群个体间的相互相互传播为水平传播 ,主要经皮肤和粘膜传播;
B.母亲将病毒传给其子女的感染为垂直传播; C.病毒感染细胞造成的免疫病理损伤仅限于 Ⅳ型变态反应; D.慢发病毒感染就是病毒的慢性感染; E.以上均对; 11.病毒的致病因素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侵袭力; D.表面结构; E.以上均不对: 12.经垂直感染导致畸胎的病毒主要有
A.麻疹病毒; B.风疹病毒; C.流感病毒; D.乙脑病毒; E.甲肝病毒; 13.下列病毒病哪种易发生潜伏感染
A.乙型脑炎; B.乙型肝炎; C.流感; D.水痘; E.脊髓灰质炎; 14.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出现
A.细胞溶解死亡; B.细胞融合; C.细胞转化; D.包涵体形成; E.以上均对; 15.哪种病毒感染机体不易形成病毒血症
A.轮状病毒; B.麻疹病毒; C.风疹病毒; D.腮腺炎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16.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被杀伤的机制哪项是错误的
A.中和抗体直接溶解靶细胞; B.Tc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C.在补体参与下溶解靶细胞; D.经T细胞释放TNF杀伤靶细胞 17.γ-IFN主要来源的细胞是
A.T淋巴细胞; B.成纤维细胞; C.上皮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白细胞; 18.不能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诱生剂是
A.病毒; B.人工合成双股RNA; C.衣原体; D.细菌脂多糖; E.头孢菌素; 19.干扰素抗病毒的特点是
A.作用于受染细胞后 ,使细胞产生抗病毒作用; B.直接灭活病毒; C.阻止病毒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特异结合; D.抑制病毒体成熟释放; E.增强体液免疫; 20.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人工被动免疫接种的物质为抗原 B.人工被动免疫不能用于治疗 C.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的物质为丙种球蛋白 D.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治疗 E.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紧急预防
21有关人工主动免疫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 B.免疫接种后1—4周出现免疫力 C.免疫力出现时间短 D.使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E.使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22.无环鸟苷(ACV)有效控制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机理是
A.ACV作用于敏感细胞表面受体 B.ACV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和DNA合成 C.ACV抑制病毒RNA聚合酶 D.ACV抑制敏感细胞DNA复制 E.ACV抑制病毒蛋白合成
23.用直接电镜法可做出早期快速诊断的病毒是
A.疱疹病毒 B.轮状病毒 C.流感病毒 D.巨细胞病毒 E.腺病毒 24.下列不适于培养动物病毒的方法是
A.鸡胚培养 B.人工合成培养基培养 C.二倍体细胞培养 D.器官培养 E.动物培养 25.不能作为病毒在细胞内生长繁殖指标的一项是
A.致细胞病变作用 B.红细胞凝集 C.干扰现象 D.细胞培养液变混浊 E.细胞培养液PH改变
26.有关病毒标本的 采集和运送,不正确的方法是
A.发病早期或急性期采集标本 B.发病晚期采集标本
C.标本运送应放在带有冰块的保温箱中 D.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实验室检查 E.运输培养基中应含有抗生素
27.病毒的中和试验是病毒血清学特异试验,以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中和试验是指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的一种试验
B.中和试验需用活细胞或鸡胚或动物来判断结果 C.中和试验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试验 D.中和抗体在体内维持时间较短 E.中和试验是用已知病毒抗原检测中和抗体 28.有关包涵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包涵体的形成一定是特异的;B. 包涵体的形成对病毒感染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C.包涵体的形成不一定是特异的;D.有些细菌感染也可引起细胞浆出现包涵体; E.许多理化因素也可引起细胞浆出现包涵体 29.抗病毒药物不包括( )
A.金刚烷胺;B.无环鸟苷;C.叠氮脱氧胸苷;D.干扰素; E.头孢三嗪 30.组织细胞对病毒的易感性取决于细胞支持病毒复制的能力及( ) A.病毒是否产生毒素; B.细胞是否处于感受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