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对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几点体会
文/王海生
【期刊名称】乐器
【年(卷),期】2013(000)012 【总页数】2
新课程中音乐鉴赏是一个较大的模块,占36个课时。它针对的是全体学生,是培养、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意义。音乐鉴赏课是学校美育的主要载体,是开展音乐艺术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教师只有在音乐课堂上才能面向全体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鉴赏教学,才能使学校艺术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我们学校每年级有二十四个教学班,学生班额大、人数多、学情参差不齐。音乐教师一共有九位,教师的专业主要以声乐、钢琴、舞蹈为主。这样就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我们每三位教师负责一个年级,首要保证能把高中同学们必修的课时上足。其实说实话只要我们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校方认真践行教学方针,上足音乐课并不是太大的难题,关键是我们如何上好音乐鉴赏课。怎样能更好地体现音乐鉴赏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完成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提高每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是摆在我们全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 如何更好地上好音乐鉴赏课?我们做了几点探索供同行们缜解指证。
(一) 提升音乐教师的素养,增强教书育人自觉性和使命感,是上好音乐鉴赏课的保障
在当前我国全面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教书育人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随
着形势的发展,人们的经济观念、价值观念变了,生活方式、消费方式都有变化,要求教书育人工作随之相应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素养要有不断的提高,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式。我们学校在这一点上也做了积极的探索,每学期都要评选出学生最爱戴的老师。而且我们新老教师进行结对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我们积极倡导教研活动,每周进行听课、集体备课、教案积累及教学反思的检查。把好的教学案例大家进行共享。我们还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教学观摩、说课对抗赛、优质课、基本功比赛等。每学年进行一次教师技能展示、必须每学期不少于两次校级公开课,搞读书节评定书香科室,每学期对每位教师要进行业务考核评价等等。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大提升了教师的自身素养、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二)充分了解教材、学情,开展创新式教学,是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前提
我们现在用的教材是广东花城版的教材,主要分为四个单元。因为我曾参加过新课程的研修培训,对三版教材都略有了解。从教材上看无论是花城版的四个单元;人音版的一顶“帽子”加两个板块,还是湖南文艺版的两顶“帽子”加三个板块,尽管上述三个不同版本“音乐鉴赏”教材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显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但不管如何变化,都在“音乐课程标准”的框定范围之内。因此,吃透“课标”的精神;扩大自己的音乐文献积累,从音乐的艺术特征出发,深化音乐理解;灵活运用不同风格、形式作品的鉴赏策略,是确保新课程教材高质量实施的关键。我们认为在充分肯定高中音乐课标实验教材优点的同时,也应看到不足之处。其中,教材容量过大,内容安排过多、过满、甚至偏地域等,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这是新教材尚待改进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
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加大从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的力度;鼓励教师因地制宜、开发地区和学校课程资源,以更有效地实现高中音乐的课程目标。打破教材结构本位创新式的开展教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方说我们对现有教材的第一单元就进行了结构顺序调整,第一节的引入我们就以杰克逊的《地球之歌》作本单元的导入内容。从强调环保主题、人与自然的和谐逐步讲授自然之韵——生活之音——生命之歌——情感之声,贯穿本单元音乐与生活的主题内容。第二单元的,音乐与民族我们就删减了一部分内容,补充了我们本地域的民歌《沂蒙山小调》、《包楞调》;民乐《百鸟朝凤》、戏曲《山东吕剧》、曲艺《山东快书》等内容。我们还对自己所教的班级进行学情问卷调查,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做教学内容的调整。事实证明,教学成效事半功倍。
(三)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网络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是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催化剂
我们庆幸当前音乐教育赶上了美好的时代。多媒体及网络时代的来临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设备对我们的教学可谓“锦上添花”。现在我们要求全体音乐教师都能独立自做课件,熟练运用常用的音像插件工具。并且对大家搜集的教学资料进行整理保存建立了资料数据库,这样我们的课堂就焕发了勃勃生机。譬如说我们讲的《荒山之夜》、《匈牙利狂想曲》、《影视音乐》等,都能配上精美的画面给以凸显的视觉冲击,当然在实际运用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喧宾夺主”,破坏聆听感受的主旨就“事与愿违”了。例如讲《影视音乐》,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对无声电影进行配音就能起到非常好的感受效果。再者合理布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课前或课后搜集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资料非常有利于拓展与探究。记得讲《江河水》时,有的同学就能通过网络查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