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测试试卷B卷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共8题;共24分)
1. (3分)如下图所示,表示非晶体凝固过程的图像是 ( )
A .
B .
C .
D .
2. (3分)下列四个表达式是某班四位同学在学习“长度与时间单位换算”时的演算过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A . 0.6m=0.6×100=60cm B . 5.8m=5.8×100cm=580cm C . 30min=30min×60=1800s D . 2h=2×60=120min
3. (3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第 1 页 共 15 页
A . 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 .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 . 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D . 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人会感到冷
4. (3分)音乐小组的两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 . 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C . 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 . 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5. (3分)以下关于光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 . 阳光下随风飘扬的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反射了红色光
B . 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投影屏幕上的字,是因为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C . 汽车的反光镜是凸面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D . 海市蜃楼是由于空气分布不均匀,导致光线折射而产生的现象 6. (3分)下列所示的体温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体温计此时的示数为36.9℃ B . 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第 2 页 共 15 页
C . 体温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 . 该体温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7. (3分)下列有关大气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吸盘式挂衣钩利用了大气压强 B . 高度越高,大气压越高
C . 大气压的值总是等于1.013×105Pa D . 气压越低,液体沸点越高
8. (3分)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60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
A . 35
B . 40
C . 45
D . 50
二、 填空题(第9-13题,每空1分,第14-18题,每空2分,共 (共10题;共30分)
9. (2分)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中出来的气,夏天用口对着手“吹气”使手感到凉快,这是因为“吹气”加速了空气流通,使________加快,手温度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________,使手的表面温度升高。
10. (2分)如图,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 ,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 厘米,其中准确值是________ 厘米,估计值是________ 厘米.
11. (2分)如图所示,将扬声器对准蜡烛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起来,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女高音”“男低音”,这里面“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__。
第 3 页 共 15 页
12. (2分)中华恐龙园库克苏克大峡谷的“湿谷”深处,工作人员借助超声波水雾机营造出亦真亦幻的童话世界,超声波能将水打散而形成白雾,是因为超声波具有________;人耳听不见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频率大于________ Hz;阳光下,白雾渐渐消失,这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属________(吸/放)热过程。
13. (2分)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的①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同时伴随着吸热,②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伴随着放热.
14. (4分)夏天,树荫下会有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是________(选填“太阳”“小孔”)的像。湖面波光粼粼,这是因为水面发生了________反射的缘故。在岸上看起来浅浅的湖水,一旦涉入水中后,才发现水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一些,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所看到的是河底所成的________(选填“实”“虚”)像。
15. (4分)为改善空气质量,很多城市采用“喷雾洒水车”向空中喷洒水雾,可有效防止扬尘,如图是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工作时的情景.设洒水车在此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其机械能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夜间作业时,警示行人不再播放高分贝提示音,这是为了防止产生________污染,改为点亮其车身的发光二极管,这是由________(选填“超导”或“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第 4 页 共 15 页
16. (4分)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下图(甲)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_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使棉花燃烧。下图(乙)中,酒精燃烧时,把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内能通过________的方式给水和水蒸气。当塞子冲出时,观察到试管口有“白雾“出现。这是因为试管内水蒸气对外做功后,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蒸气________成小水滴(填物态变化名称)。
17. (4分)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虚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吊灯的距离为________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
18. (4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明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向后转动,如图甲所示,入射角等于________(选填“30°”或“60°”);若增大入射角,则反射角________。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如图乙所示,在右侧纸板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
三、 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共2题;共10分)
19. (5分)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柳州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45。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1:15。求:
第 5 页 共 15 页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了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平均速度;
(3)轿车若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柳州需要多长时间。
20. (5分)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2)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四、 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 (共2题;共6分)
21. (3分)寒冬时节的早晨,汽车司机上车后常发现在前挡风车窗上出现白色的“哈气”,于是他打开暖风,很快就能除掉“哈气”;夏天,在下大雨后,挡风车窗上也出现“哈气”影响安全驾驶,于是司机打开空调制冷,很快“哈气”也被除掉。为什么同样的现象,司机采取不同的方法却收到了相同的效果?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22. (3分)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反射面的夹角为 向不变,将平面镜反射面转动
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多少度?若入射光线方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多大?
五、 作图、实验与探究题(第23题6分、第21题2分、第25题3分 (共8题;共30分)
23. (6分)
(1)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时,界面 MN 上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请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第 6 页 共 15 页
(2)如图所示,在C 点用力把桌腿 A 抬离地面时,桌腿 B 始终没有移动,请在 C 点画出最小作用力的示意图。
24. (2分)甲图物体长度是________cm;乙图物体长度是________cm;丙图中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
25. (3.0分)甲乙两辆车同时向西行驶,它们的s﹣t图象如图。则乙车的速度为________m/s,若甲车长5m,则完全通过长75m的一座桥用时间是________s;车上的乘客发现自己对于对面的乘客是静止的,但是相对于窗外的景物是运动的,这说明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____;汽车必要时会鸣笛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________
26. (2分)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如果
第 7 页 共 15 页
在月球上完成该实验________(“能”或“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________.
27. (5.0分)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要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2)为了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如图、2、3、4四个带孔的卡片,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尺寸均为3mm,甲、丙、丁卡片中的大孔的尺寸均为2cm,且丙、丁卡片中大孔尺寸相同,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通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若让你在甲、乙、丙、丁四张卡片中选择一张卡片用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无关,你选用________卡片;
在探究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时,小明选用甲卡片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白纸上得到四个圆形光斑,由此得出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无关的结论,这结论____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若由你进行探究,你将如何设计带孔的卡片?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孔的形状________。
(3)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______。
第 8 页 共 15 页
A . 通过小孔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像,通过大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像;
B . 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大孔形成的光斑与大孔的形状有关; C . 小孔和大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均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 D . 不管光斑是不是像,它们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8. (4分)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如图甲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乙是几种品体的熔点表。
根据上述信息判断,该晶体可能是________。图甲中________段表示该晶体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它的内能________。
29. (4.0分)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让光线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线沿 OB方向射出,如图甲所示,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入射角减小时,反射角将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
第 9 页 共 15 页
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同一平面内,纸板上________看到反射光线。
30. (4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在烧瓶中加入200g水,加热并从90℃开始记录温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数据记录表格如下:
记录次数 第一次 温度/℃ 90 第二次 92 第三次 94 第四次 95 第五次 98 第六次 98 第七次 98 (1)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
(2)水沸腾时,瓶口不断冒出”白气”,该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__。
(3)若不考虑水的质量损失,从开始记录温度到水刚沸腾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
。
(4)完成实验后,移走酒精灯,当水停止沸腾时,用连有注射器的橡皮塞塞住烧瓶口,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如图乙所示,会看到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起来,这是因为________。
第 10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共8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二、 填空题(第9-13题,每空1分,第14-18题,每空2分,共 (共10题;共30分)
9-1、
10-1、
11-1、
12-1、
第 11 页 共 15 页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三、 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共2题;共10分)
19-1、
19-2、
19-3、
第 12 页 共 15 页
20-1、
20-2、
四、 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 (共2题;共6分)
21-1
、
22-1、
五、 作图、实验与探究题(第23题6分、第21题2分、第25题3分 (共8题;共30分)
23-1、
第 13 页 共 15 页
23-2、
24-1、
25-1、
26-1、
27-1、
27-2、
27-3、
第 14 页 共 15 页
28-1、
29-1、
29-2、
30-1、
30-2、
30-3、
30-4、
第 15 页 共 15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