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学前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婴幼儿的发展主要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 社会因素和儿童自身的能动性。 A.遗传素质 B.胎内环境 C.生物因素 D.成熟 A【解析】略。
2.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 )
A.家庭 B.社会 C.生活条件 D.教育机构的教育 D【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的过程。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决定着儿童个体的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3.我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的创办人是( )
A.黄炎培 B.蔡元培 C.陶行知 D.梁漱溟
C【解析】陶行知主张乡村教育、平民化教育。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
4.影响婴幼儿发展的生物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胎内环境和( )
A.成熟 B.疾病 C.营养 D.药物 B【解析】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生物学因素包括:先天素质、遗传因素集体损伤或疾 病、生理发育迟缓、生化改变。
5.婴幼儿发展的过程是指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 )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的过程。 A.出生到1岁 B.出生到幼儿期 C.出生到3岁 D.1岁到3岁 B【解析】婴幼儿发展的过程是指从胚胎形成到出生,从出生到幼儿期不同阶段的连续生长发育的过程。
9.“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影响人的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A.环境 B.邻居 C.母亲 D.成熟 A【解析】: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的就是环境在个体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10.儿童所处的社会、家庭、教育机构等各种环境因素属于( )
A.生物因素 B.社会因素 C.儿童自身的能动性 D.制度因素 B【解析】儿童所处的社会、家庭、教育机构等各种环境因素属于社会因素。 11.( )是儿童成长的最初环境。它是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对儿童的发展奠定基础。 A.幼儿园 B.托儿所 C.家庭 D.学前班
C【解析】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初环境。它是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对儿童的发展奠定基础。
12.正确地理解幼儿的发展应该是( )
A.幼儿的生长变化过程 B.幼儿生理成熟度变化 C.幼儿在身心两方面的量变和质变 D.幼儿心理成熟度的变化
C【解析】幼儿的发展指的是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生理发 展与心理发展密不可分并且相互作用。
25.认为幼儿教师首先是幼儿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和研究者的理论流派是( )
A.行为主义理论 B.建构主义理论 C.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D.成熟主义理论 B【解析】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管理者、强化者、评估者和榜样;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和研究者;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意义的社会建构、学习的社会情境,强调社会互动、协作与活动等;成熟主义的幼儿教育理论认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这种顺序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这种发展规律表现在幼儿到一定年龄,就会做相应的事情。
52.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 )
A.主动性 B.活动 C.兴趣 D.创造力 D【解析】陶行知认为教育要启发、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58.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 )
A.尊重儿童的个性 B.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 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D【解析】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通过对比主要强调了最后一句“我做了就理解了”,说明儿童只有经过动手操作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66.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共有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这两个高峰期称为生长发育的突增期。第一个突增期在( )岁以前,第二个突增期在青春期。
A.1 B.2 C.3 D.4
A【解析】身高的生长出生后第一年最快,以后逐渐减慢,到青春期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再后又生长缓慢,直到成熟。
71.0~6岁幼儿的发育有两个规律:头尾律和( )
A.阶段性 B.程序性 C.正侧律 D.统一性
C【解析】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 ,0~6岁幼儿的发育有两个规律,一个是头尾律,一个是正侧律。
89.20世纪70年代,世界学前教育目标( )
A.着重智力开发 B.强调培养创造力 C.重视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 D.重视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B【解析】从世界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经历了60年代着重智力开发,70年代强调培养创造力以及80年代重视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的曲折历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把儿童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
92.《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应该重视( )的培养,即儿童的社会、情感、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A.全面发展 B.德智体 C.儿童个性 D.完整儿童
D【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这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也就是说应该重视“完整儿童”的培养,不能片面追求幼儿的特长和技能。
93.从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80年代强调( )
A.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B.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 C.智力开发 D.培养创造力
B【解析】从世界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经历了60年代着重智力开发,70年代强调培养创造力以及80年代重视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的曲折历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把儿童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 95.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中,“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属于( )目标的范畴。
A.智育 B.体育 C.德育 D.美育 C【解析】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个性是幼儿德育的重要内容。 103.幼儿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 )和幼儿的个性两个方面。
A.幼儿的特长 B.幼儿的智力 C.幼儿的社会性 D.幼儿的能力 C【解析】幼儿德育的目标主要是萌发其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等的情感,培养诚实、自
信、勇敢、讲礼貌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这就要求德育内容要包括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和发展幼儿的个性两个方面。 105.以下关于幼儿园美术教育不正确的论述是( )
A.帮助幼儿学习、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 B.幼儿美术是幼儿个性的表现
C.帮助幼儿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 D.幼儿美术学科本身的特点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
A【解析】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初步的审美能力。所以A选项错误,其他几项说法均正确。
109.《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 )
A.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B.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C.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
D.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
C【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
120.学前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
A.教师与儿童的关系 B.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C.教师与教师的关系 D.家长与儿童的关系 A【解析】师幼关系是学前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124.不属于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上对幼儿园游戏种类进行划分的一项是( ) A.联合游戏 B.规则游戏 C.旁观游戏 D.独立游戏
B【解析】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上把儿童的社会游戏分为非游戏行为、旁观游戏、独立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六种。
128.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教师与幼JL之-N的人际关系 B.巩固尊师与爱幼的师生交往关系 C.形成完全平等的人与A之J'=-1的关系 D.便于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教学活动 D【解析】幼儿教师想更好的开展幼儿教育教学活动,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129.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老师交往,友好相处,这属于( )方面的适应能力。
A.主动性 B.独立性 C.人际交往 D.规则意识 C【解析】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幼儿主动与同伴、老师交往,友好相处。
132.幼儿天生就充满了好奇,不断探索外部世界。这说明幼儿是( ) A.自然成熟的个体 B.自主建构的个体 C.依赖环境的个体 D.人为塑造的个体
B【解析】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是独立自主性的表现,说明儿童是自主建构的主体。 133.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茶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原则 D.实践性原则
A【解析】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活动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之中。
139.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社会敏感性强的幼儿的认知风格属于(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B【解析】场依存型的幼儿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社会敏感性强。
141.幼儿的游戏水平具有年龄差异性,在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以模仿为主,大班幼儿则以( )为主。
A.创造 B.合作 C.模仿 D.交往 A【解析】幼儿的游戏水平具有年龄差异性,在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以模仿为主,大班幼儿则以创造为主。
144.( )决定机体生长发育的可能性,环境因素决定生长发育的现实性。 A.营养 B.遗传因素 C.环境 D.学习 B【解析】遗传决定生长发育的可能性,环境决定生长发育的现实性。 145.先天因素主要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最具重要意义的因素是( )
A.成熟 B.生长 C.遗传 D.发育 C【解析】遗传因素是先天因素的最重要内容。
152.下列关于制定学前儿童一日生活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幼儿年龄越小,安排的睡眠时间应越短,次数应越多 B.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应保证他们的游戏时间
C.制订作息制度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差异,如南北方差异 D.安排幼儿一日的生活作息制度,要考虑到家长的配合
A【解析】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成熟,容易疲劳,需要较长的睡眠时间进行休整,因此,幼儿年龄越小,安排的睡眠时间应越长,次数越多。
155.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并亲自主持幼稚园研究工作,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 B【解析】陈鹤琴率先采用实验法在其1923年创立的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幼稚园开展全方位的研究,1940年,他在江西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正式提出活教育的理论并开始系统的“活教育”实验,经过持续多年的教育实践,不断发展完善形成活教育的理论体系。
156.对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儿的行为的研究,常用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测验法 D.问卷法
B【解析】由于观察法不一定需要被观察者用言语作出反馈,适用于不具备言语表达能力的婴儿。
157.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作品分析法 D.调查法 D【解析】题干符合调查法的概念。
158.教师通过对幼儿绘画的分析来了解幼儿心理活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作品分析法 D.调查法
C【解析】作品分析法是研究者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和有效经验,对研究对象专门活动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了解研究对象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研究对象的作品很多,如作业、日记、作文、笔记、绘画作品、考试试卷、工艺制品等。
159.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揭示儿童发展普遍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
A.统计法 B.谈话法 C.个案研究法 D.实验法
C【解析】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的研究方法。 160.通过控制和改变幼儿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
A.测验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调查法 B【解析】略。
161.健康领域的活动要( )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A.发扬 B.结合 C.充分尊重 D.关注爱护
C【解析】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尊重、了解和把握这些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我们科学地做好儿童的健康教育工作。
162. ( )是影响生长发育最基本的因素,它为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可能性。 A.先天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A【解析】遗传决定生长发育的可能性,环境决定生长发育的现实性。
163.婴儿时期大脑皮质功能发育不够成熟,神经活动过程中兴奋与抑制不平衡,易兴奋,也易疲劳,对长期的刺激耐受力小,注意力很难持久,在从事某种活动后,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将由兴奋转入抑制,出现疲劳。因此,幼儿教师在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时,应注意( ) A.形成动力定型 B.保证劳逸结合 C.保证睡眠时间 D.保证饮食营养 B【解析】题干表述幼儿的大脑易兴奋,也易疲劳,所以应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经常变换活动内容和方式,使大脑皮层的“工作区”与“休息区”轮换,保证劳逸结合,从而预防过渡疲劳。 简答题:
1.影响婴幼儿发展的社会因素。 【答案要点】
(1)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的自然结构、经济状况、家庭教育等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包括传统文化跟现实文化因素;
(3)学校教育因素。包括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校风、教师、同伴交往等因素。 2.简述什么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 【答案要点】
(1)关键期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提出的。它是指个体成长的某一段时期,其成熟程度恰好适合某种行为的发展,如果失去或错过发展的机会,以后将很难学会该种行为,有的甚至一生难以弥补。
(2)在关键期内,在适宜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身心发展特别迅速。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在婴幼儿期,大脑发育、语言、感知觉、思维、个性……都有关键期。 3.幼儿前期的孩子身体发展具有何特点? 【答案要点】
(1)动作迅速发展。
(2)儿童对教师有很强的依恋感情,并向往得到教师的赞赏和认可。 (3)思维具有具体行动性。 三、论述题
7.试述如何达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案要点】达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做法是:
(1)消除幼儿对教师的恐惧。幼儿在刚刚进入幼儿园时,对陌生的环境与陌生的人会有一种恐惧感。因此,教师要以亲切的面部表情,和蔼可亲的语气同幼儿进行交谈。而且对于新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