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持轻物掷远》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中以身体练习为主线,学习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运动技能发展学生体能。重视学习过程,关注个体差异、评价多元,教学手段多样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发挥体育独特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江苏省省编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中水平一(二年级)投掷单元第一课时。投掷是小学阶段所要学习的体育基本技能之一,它能够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手臂爆发力和全身协调用力的能力,有较高的锻炼价值。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能力水平,本节课目标设定为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肩上屈肘、自然挥臂的投掷轻物的动作,通过较协调的发力能够投出一定的远度。二年级的学生选择持轻物体进行投掷练习符合其身心特点。其一,二年级学生因肌肉特点暂时还不宜使用过重投掷物;其二,轻便投掷物可选择面较大且丰富,在形状上、色彩上可以有多种选择和设计,容易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其三,使用轻投掷物对技术动作的学习有好处,不易因投掷物过重而导致动作变形;此外投掷活动对学生的避险意识、规则遵守、心理健康方面都有较高的育人价值。
练习手段多以游戏式。,还是以激发兴趣为主,对于二年级学生投掷课 低年级的投掷教学,上肢运动,运动量不大,需要弥补一些下肢运动,以及运动密度上要考虑在练习的组织形式上增加运动密度,提高本节课的锻炼效果。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经常会有意无意的运用各种投掷动作,在一年级的体育课也已经有一些投掷的学习经历,也就是说,学生对投掷的技术动作有一些基础但仍然较为模糊,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动作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二年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有增无减又乐于竞争,在力量素质、协调性以及对身体的控制能力都有所提高,这些都是学习本课内容的优势。低年级学生注意力还不够持久,有较多的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还较薄弱,这又是这个年龄的劣势。基于上述分析,预计学生通过本课学练可以在肩上屈肘的基础上的“鞭打”动作有较大提升,直接显性的指标就是投掷的远度与一年级相比有较大的提升。
如何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把学生“潜在的”的能力开发出来,我是这样思考的:1.因为有动作基础,因此可以设计多样的学练手段;2.在基本完成连贯投掷动作基础上,解决难点动作;3.针对学生注意易分散、兴趣不够持久,注意变换练习的形式,加入各种游戏体验。 四、设计原则与思路
首先,在确定本课所用器材后,本着一个器材“一用到底”的原则。其
在主教材“持轻物正向掷远”,水平一的学生更适合用两个教材,次. 确定之后,照顾到上、下肢运动量均衡,搭配教材选择以下肢活动为主,同时考虑到实用、易操作以及学生年龄特征选择了折返跑的练习和竞赛。第三,根据学生年龄,设计合适的运动负荷。因为“投掷轻物”运动强度较小,所以在课的设计上,考虑到使用能提高运动密度的组织方法。在后面“折返跑”部分用“多分组”、“鱼贯式”提高运动密度,提高整节课的运动负荷。第四,练习手段多样化。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学练手段的设计在有效的前提下尽量新颖些,有趣些。
五、教学重、难点及解决策略
本课教学重点是肩上屈肘、快速挥臂,为什么确定其为重点,是因为只有先做到肩上屈肘,后面的鞭打动作才能做得充分有力。在教学中我是通过用游戏“愤怒的小鸟”让学生体验肩上屈肘动作,加上徒手、实物的强化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一重点动作。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全身协调用力,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能做到顺序协调发力差异性是很大的。运动体验多、协调性好的学生可以顺利掌握,而缺乏运动的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我设计游戏“砸地反弹”“游戏赛远”都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由易到难不知不觉的找到协调发力的感觉,从而逐渐固化。 六、教学流程 七、本课亮点
亮点一:游戏的创新与迁移。游戏“砸地反弹”和“愤怒的小鸟”在 游
戏形式上都比较新颖对投掷的技术动作能起到正迁移的作用。. 亮点二:器材的活用与多用。充分利用“流星球”中球的弹性进行辅助练习。器材使用一直贯穿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体现了“一物多用”,提高了器材的利用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