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安排:
色彩构成教案教学大纲 (多媒体教学) 一)色彩构成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
1、培养对于视觉艺术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2、以色彩的科学知识为基础,进而从美学的角度去探讨色彩艺术的整体表现形式。
3、通过系统的手绘作业练习,使学生对色彩理论有实际的认识,从而将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的喜爱升华到科学的境界中,在实践中创造性的应用色彩。 三)授课内容:
课题1)色彩构成概论(色彩构成概念、光与色、物体色与固有色) 课题2)色彩的三要素 (1)、明度(明度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2)、色相(色相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3)、纯度(纯度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4)、高纯色相组合的表现性:a、概念。 b、特点。(幻灯片图组示范) 课题3)色彩表示法 (1)、混色系统 (2)、显色系统 (3)、孟氏、奥氏、日本PCCS三个色彩体系的介绍 A、孟谢尔色彩体系(色立体) 特点 表示法 B、奥斯特瓦德色彩体系 特点 表示法
C、日本PCCS色彩体系 特点 特征 表示法 三个色彩体系共同的特征 (课时训练1张手绘8k) 课题4)色彩混合 (1)、加法混合:(定义、三原色光、间色光、白色光或灰色光) (2)、减法混合:定义、减光作用、间色 (3)、空间混合:定义、运用范围 课题5)色彩与生理 (1)、视觉的生理特征 (2)、视觉色彩的补偿 课题6) 色彩对比与组合 (1)、同时对比与连续对比:1、同时对比 2、连续对比 (2)、色相对比:两种颜色并置呈现的色相差异(1、原色对比:2、间色对比 3、补色对比 4、邻近色对比 5、同类色对比6、对比色对比) (3)、纯度对比:色彩鲜浊度上的对比 (4)、明度对比:明暗的对比
高纯色相对比组合 方法(同类色关系 邻近色关系 对比色关系 互补色关系) 主调的调性特征与感情效应 清色系、暗色系色彩组合 浊色系色彩的组合 多组对比色调的组合
(课时训练1张手绘8k) 课题7)色彩面积关系的研究 变调构成
1、主色调的变化(简称变调) 2、等面积色彩关系的组色
3、色形状与对比 课题8)色彩心理 (1)、色彩的物质性心理错觉1、分类2、心理错觉 (2)、色彩的象征性1、具体的联想2、抽象的联想; (3)、颜色的表情 (4)、对颜色的喜爱
课题9)色彩调和 定义 意义 (1)、同一调和构成 (2)、类似调和构成 (3)、秩序调和构成
(课时训练1张手绘8k) 课题10)结构色彩 (1)、调子1、明度基调2、明度对比的强弱的划分 (2)、构图1、颜色的位置2、颜色的动势; 课题11)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定义与方法: (1)、传统艺术品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2)、民间艺术品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3)、自然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4)、色彩解构分析的方法
课题12)音乐性的抽象色彩构成 (课时训练1张手绘8k)
四)课时安排内容:24课时(12*2)
五)评分标准:构成形式30%,表现技巧及效果30%,创造性40%。
平面构成教案教学大纲(多媒体教学) 一)平面构成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他们在平面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肌理表现与意义,
2、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掌握自然,文化,时代中的构成意义。
3、要求学生手绘进行平面构成的学习,通过手绘完成构成作业。尽可能做出新构思。掌握描绘的基本功,为专业设计打下基础。 三)授课内容:
课题1)设计从构成开始(平面构成概论,平面构成与包豪斯,作为课程的平面构成) 课题2) 平面空间中基本元素的视觉训练
(1) 点(点的概念,点的表情,点的构成,点的设计应用) (2) 线(线的概念,线的表情,线的构成,线的设计应用) (3) 面(面的概念,面的表情,面的构成,面的设计应用) (4) 点线面的转化
课题3) 有关造型艺术的形式语言的表现
(1)形式法则(和谐,对称,对比,均衡,比例,节奏,多样统一等) (2) 想象的意义(现代绘画与现代绘画大师作品的启示) (3) 几何图形的艺术魅力 (4) 具象图形的艺术魅力
(5) 黑与白的艺术表现(调合的黑白色调,对比的黑白色调) 课题4) 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视觉创造
(1) 形的概念(基本形,认识形,形体,形象,形态) (2) 骨格(骨格的概念,骨格的表现与运用)
(3)正负形(认识正负形,平面空间中的正负形,正负形设计应用) (4) 错视(认识错视,错视设计应用) (课时训练2张手绘8k)
课题5) 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
(1) 重复(认识重复构成,重复构成表现,重复构成设计应用) (2) 近似(认识近似构成,近似构成表现,近似构成设计应用) (3) 渐变(认识渐变构成,渐变构成表现,渐变构成设计应用) (4) 发射(认识重复构成,发射构成表现,发射构成设计应用) (5) 特异(认识特异构成,特异构成表现,特异构成设计应用) (6) 密集(认识密集构成,密集构成表现,密集构成设计应用) (7) 对比(认识对比构成,对比构成表现,对比构成设计应用) (8) 空间(认识空间构成,空间构成表现,空间构成设计应用) 课题6) 有关平面空间中肌理构成方法训练,材料体验 (1) 认识肌理
(2) 认识材料(纸,颜料等) (3) 肌理构成表现与意义 (4) 平面肌理制作技法 (5) 肌理构成设计应用
课题7) 自然,文化,时代中的构成 (1) 自然的灵感
(2) 文化与艺术的启示 (3)数码时代的构成与设计 (课时训练2张手绘8k)
四)课时安排内容:24课时(12*2)
五)评分标准:构成形式30%,表现技巧及效果30%,创造性40%。
立体构成教案教学大纲(多媒体教学) 一)色彩构成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
1、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的要素,构成原理以及材质组成的基本知识。运用这些知识进行集体合作制作,训练动手能力。 2、学习立体构成的主要目的是熟悉立体构成设计的要素与技法, 提高学生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感知和审美创新能力。
立体构成是艺术领域中研究三维造型活动的共同基础学科。通过本章的学习,利用抽象的材料和模拟构造,创造纯粹的形态造型,从而引导学生从形态要素的立场出发,熟练掌握三维形体的造型规律。 三)授课内容:
课题1)立体形态概论 (1)、立体构成的涵义 (2)、立体构成的概念 (3)、立体构成的起源 (4)、立体构成的三个条件(视觉基本特征、环境条件、形态本身) 课题2)立体形态概况
一、 现代构成雕塑(超现实主义 集合艺术 抽象表现主义 动态艺术 波普艺术 极少主义 大地艺术)
二、 后现代装置艺术
课题3)立体形态基本元素 一、形态的本质分类 二、形态的空间意识
三、形态的构成元素(点的元素 线的元素 面的元素) 课题4)立体形态材料构造
一、立体形态材料加工(破坏与解构 组合与重建 .变形与扭曲)
二、立体形态制造工艺(纸类材料 泡塑材料 布绳材料 竹木材料 泥石材料 金属材料 废旧材料) 课题5)立体形态形式感觉
一、立体形态感觉(量感 运动感 空间感 肌理感 错觉感 色彩感)
二、立体形态形式(比例美 单纯美 平衡美 节奏美 韵律美 对比美 强调美 统一美) 课题6)立体形态综合造型
一、几何形体构成(球体构成 立方体构成 柱体构成 锥体构成)
二、抽象形体构成(动态构成 力学构成 空洞构成 空间构成 仿生构成 软雕塑构成 光立体构成) 三、装置观念构成(成品装置构成 室内装置构成 户外装置构成) (课时训练3张手绘8k)
四)课时安排内容:12课时(6*2)
五)评分标准:构成形式30%,表现技巧及效果30%,创造性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