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肯定很危险,应该通知老师或者家长。 很多时候,光靠人们自己来处理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还经常借用其他的设备 帮助学生建来处理信息,例如使用计算器来帮助计算。在边听边思考 计算机出现以后,我们便将许多繁杂的处理信概念。 息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用计算机来帮助我们处理信息既快又好。 信息道德培养。 古时候,人们便用狼烟、驿马、飞鸽来传递信息。大家听说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吗?周幽王向各诸侯传递了虚假信息,最终导致了他的覆灭。因此,制造和传递虚假信息是不对的。 今天,人们利用电话、手机、电视、互联网、通讯卫星来传递信息,更快更准。想一想,信息的传递 我们在生活中还用了哪些信息传递方式? 生之间的会话帮 教师引导、激励、总结。 助他们更好地建构知识。 提问思考:星期六,明明一个人在家里,有一个陌生人来敲门,自称是明明的叔叔。明 明该怎么办?他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验证这条信息是虚假还是真实的? 安全教育。 对学生进行 通过师生、生边听边思考 讨论思考回答 举例说明信息的传递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处传递信息。 构计算机的模糊5 师:请大家完成教材中“练功坊”的练习。巩固与练习 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阅读“知识宫”的内容,并练习“益智园”的内容。 教师总结本课知识点。 边回顾边回答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获,强化学生的学分享与总结 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 回答 习效果。 帮助学生理布置课后任务:搜集民间谚语。你能说出 一些预示着什么事要发生的民间谚语吗? 重要性 。 教学反思 解信息的作用与 巩固学习内阅读、操作、练习 容,扩充相关知识。 让学生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收
第2课 神奇的信息技术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相对而言,信息量较大,部分知识点很抽象,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因此,大部分知识点需要依靠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将来要面对的是以后来自生活、工作、学习的挑战,他们需要学到的是如何在信息社会的信息海洋里获取、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以及如何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他们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现阶段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以及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当然,也包括消极影响。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接触大量的实例以及深入讨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
6
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竞争心渐强,却缺乏协作能力。 第二堂信息技术课,学生新鲜感、好奇感较强。 学生抽象思维较弱,更倾向于获得感性认识而取得理解。 教法建议
本课所学内容属于上一堂课中所述“信息”的一个子范畴信息技术,信息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信息技术是信息中重要的一个领域。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与社会的影响,以及我们怎样才能学好信息技术。
1.开门见山,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列举我们生活中信息技术所能解决的一系列问题等,引起同学们的高度注意,使他们认识到必须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2.了解本班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现状,以便于教师知道实施以后的备课以及教学;同时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现状,更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教学。
3.就“地”取材,选取我们身边比较贴切,通俗易懂的有关信息技术的事例进行教学,从而能够让同学们灵活运用该技能。
4.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信息技术的影响”这一环节以讨论的方式来展开教学,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概括信息技术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在讨论“消极影响”环节时,教师应当以正面引导为主,让学生思考如何来预防以及避免这些消极影响。整个活动环节应始终贯彻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导性教学”的教学原则。 5.对于基础较好或者已经学过这些相关知识的学生,可以采用知识竞赛的游戏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学习即游戏,游戏即学习。
7
6.“练功坊”、“益智园”两模块选用生活中的一些信息技术产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感觉学习并不是一味地读书,它也是生活的一种体现,更让教师觉得教学是一门艺术。
7.“竞技场”体现了教学的活学活用性,这一环节既带动了对学生的学习应变能力的培养,又能检测出学生本堂课的学习状况,为下一步教学作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及其作用,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身边的问题。 2.了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 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4.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学会预防信息技术对社会带来的消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身边常见的信息技术实例,让学生明白究竟什么才是信息技术。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包含了哪些主要技术?它将来的发展方向又会是怎样?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预防它对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最后提问引起学生思考——作为信息时代的新一代,我们应该如何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自觉抵制和预防不良信息。 2.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与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
2.如何预防信息技术对社会的消极影响。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