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8小题每题1分,9、10小题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词句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木已成舟
B.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 百炼成钢 D. 日照香炉生紫烟 【答案】C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木已成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只是将其磨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百炼成钢的过程包含着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日照香炉生紫烟属于光的散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测定溶液的pH B. 取液体药品
C. 仪器连接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为防止腐蚀胶头滴管,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导管连接胶皮管时,先把导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胶皮管内,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3.对下列事实或做法解释正确的是( )
A. 门把手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B. 洗涤剂洗油污﹣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C. 钢的性能优于生铁﹣钢的含碳量比生铁高
D. 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属表面镀上一层抗腐蚀性的金属或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可以阻止金属与空气和水接触,并没有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故错误; B、洗涤剂洗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故错误; C.钢的性能优于生铁是因为钢的含碳量比生铁低,故错误;
D.氧气可以压缩贮存于钢瓶中,是因为氧气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故正确。 故选:D。
4.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下列做法与这种愿望不符的是( ) A. 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 B. 工厂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C. 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减少使用私家车 D. 开发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答案】B 【解析】 【分析】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等。
【详解】A.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与愿望相符,故A不选; B.工厂废气中含有有害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与愿望不符,故选B;
C.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减少使用私家车,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与愿望相符,故C不选;
D.开发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有害气体的排入,与愿望相符,故D不选。 故选:B。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 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