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MnO2加热2KCl+3O2↑;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反应不需要加热,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发生装置最好选用装置C,因为装置C的优点就是能够控件反应的速率和节约药品;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故答案为: (1)水槽;
(2)AE或AG;2KClO3
MnO2加热2KCl+3O2↑;
(3)CaCO3+2HCl=CaCl2+H2O+CO2↑;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20.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I.初步探究: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BaCl2溶液显中性。
【初步结论】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
(2)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一定没有BaCl2。
【交流讨论】小樱同学认为: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aOH.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Ⅱ.继续探究
【提出问題】无色溶液M中的碱性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Na2CO3; 猜想二:NaOH; 猜想三:_____。 【探究与结论】 实验步骤 A.取少量无色溶液M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 B.取少量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置于试管中,加入_____。
步骤A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完成了这次实验探究活动。
【答案】 (1). BaCl2、Na2CO3 (2). 氯化钠 (3). Na2CO3 (4). 有白色沉淀产生 (5). 无色酚酞 (6). 检验并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 【解析】
【详解】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酚酞遇碱变红色,
[初步结论](1)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沉淀完全溶解,所以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没有硫酸钡,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钡和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
(2)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向无色溶液M中加入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即无色溶液M中至少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向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无色溶液M中一定没有氯化钡,一定含有氯化钠;
[猜想与假设]碳酸钠、氢氧化钠都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猜想三是:Na2CO3; [探究与结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酚酞遇碱变红色,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 猜想一正确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实验步骤 A.取少量无色溶液M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 B.取少量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置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一正确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步骤A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的目的是:检验并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
故答案为:[初步结论](1)BaCl2、Na2CO3; (2)氯化钠; [猜想与假设]Na2CO3; [探究与结论] 实验步骤 无色酚酞。
检验并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
实验现象 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1.取30g氯化钠和氯化钡的固体混合物,加入102.3g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再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4.2%的硫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3.3g沉淀。 请计算:
(1)所用硫酸钠溶液的质量_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答案】 (1). 100g (2). 10%
【解析】
【详解】设硫酸钠溶液的质量为x,氯化钡的质量为y,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
BaCl2208y+Na2SO414214.2%?x=BaSO4↓+2NaCl23323.3g117z
208142233117===y14.2%?x23.3gzx=100g y=20.8g z=11.7g
30g?20.8g?11.7g×100%=10%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0g?102.3g?100g-23.3g答:(1)所用硫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考试高分秘诀是什么?试试这四个方法,特别是中考和高考生
谁都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要
掌握好相关的知识定理和方法技巧之外,更要学会一些考试技巧。因为一份试卷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题目的难易程度不等,再加上时间的限制,更需要考生运用考试技巧去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考试,这样才能获得一个优异的成绩。
在每次考试结束之后,我们总会发现这样有趣的情形:有的学生能超常发挥,考个好成绩,而有的学生却出现粗心大意的状况,令人惋惜。有的学生会说这是“运气”的原因,其实更深次的角度来说,这是说明考试
准备不足,如知识掌握不扎实或是考试技巧不熟练等,这些正是考前需要调整的重点。
读书学习终究离不开考试,像中考和高考更是重中之重,影响着很多人的一生,下面就推荐一些与考试有关的方法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考试成绩。
一是学会合理定位考试成绩
你能在一份卷子当中考几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知识定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像最后一道选择题和填空题,以及最后两道大题,如果你没有很大把握一次性完成,就要先学会暂时“放一放”,把那些简单题和中等题先解决,再回过头去解决剩下的难题。
因此,在考试来临之前,每位考生必须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面对考试内容,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知识水平,进而应采取什么样的考试方式,这样才能帮助自己顺利完成考试,获得理想的成绩。
像压轴题的最后一个小题总是比较难,目的是提高考试的区分度,但是一般只有4分左右,很多考生都可以把前面两小题都做对,特别是第一小题。
二是认真审题,理清题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