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2019年教育文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3 8:05: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每年的高考一结束,高考语文试题,就成了社会讨论的焦点。今年的语文出了什么样的题?作文是什么?是否关注了当前社会热点话题等等。语文试卷不仅是教育者研究的内容,如今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完善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呼声高涨,随之而来的是在教育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和探索,这些改革随之而来的变化也体现在了语文考试方面。2007年山东省采用了“新课标卷”作为高考语文的考试试卷,自始2008年的广东、海南、宁夏;2009年的辽宁省;2010年的吉林省也都开始陆续采用“新课标卷”作为高考试卷。 本文针对2012年高考语文新课标试卷,展开分析,探究其与以往的大纲卷(全国卷,下文统称“大纲卷”)的不同点,在试卷结构、题型分析、分值对比、考查方向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与对比。研究其试题特点,为课程改革后语文的命题方向和2013年高考复习及备考工作提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一、新课标卷试题特点分析

高考语文(新课标卷)与以往的大纲卷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试卷结构、分值比例、题型特点上。

首先是试卷结构有所变化,大纲卷(一)试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为七道大题,21小题,而新课标卷试卷仍然采用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数量则改为六道大题,18小题,总

计150分。最主要的变化是在第一卷中,分甲乙,甲为必考题,乙为选考题,在选考题中设计2篇现代文阅读,其中一篇为小说,一篇为人物传记,考生可从中选择一篇作答。更加体现出了,试题的广泛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突出了试题的人性化。与以往不同的是,大纲卷的试题划分是从题型上分的,分选择题,简答题等;而新课标卷则侧重考查学生的能力上划分题型的,第一卷为阅读题,第二卷为表达题,侧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试卷整体从知识结构型向能力结构型转变。

第二,在分值分布和比例上,也有所变化。如下表所示: 如上图所示,新课标卷在诗歌鉴赏部分增加了3分,在古诗文默写部分增加了1分,语言运用题增加5分;在选做题中;设计了小说类和人物传记两类文章,供学生选择作答。拿2012年高考来说,小说类文章选的是著名作家老舍的《马裤先生》选段,人物传记选的是王增蕃的《谢希德传》。一篇是文学类文章,一篇是实用类文章,考生根据自己擅长的题型去选择。语言运用题由原来的3题15分,变成5题20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有所提高,取消了语言基础的题型,辨音、成语、语病等题型没有涉及。

第三,新课标卷的特点还表现在试题的内容上。 现代文以广泛的社科类文章为主体,文化气息浓郁,多议论性,科普性。2011年新课标卷考查了金开成的作品《诗经》;2012年则是一篇科技类的文章“黑箱”,可谓是题材广泛,内

容庞大。这个题型,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整合信息能力,文章分析能力等。

文言文仍是以简单易懂,教育性较强的人物传记为主,2012年的《宋史·萧遂传》,2011年的《辽史·何灌传》2010年的《明史·花云传》等,都是知识点集中,且浅显易懂的文言人物传记,都是选自中国典籍二十四史。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文言知识,文言文翻译能力,实词虚词运用和文章理解的能力。 在选做题中,以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为主,文学类文本多是名家小说,综合考核学生对于人物形象,小说情境的分析与概括;实用类文体为人物传记,有人认为此题与社科类文章重复考核,其实不然,社科类文章主要考查学生的整合信息和逻辑推理能力;而在乙卷中的实用类文章为人物传记,题型设计为一道选择题,两个简答题。2012年高考中王增蕃的《谢希德传》最后一道题为:“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读文章,结合文章谈自己的理解,不仅考核了学生的阅读文章,分析文章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

作文仍是以材料作文为主,命题范围,更加侧重生活,贴近现实,不回避热点,也不紧抓热点不放。而是以全新的视角去关注社会和生活。新课标2011年的作文可谓是政治性很强的热点话题,对中国的变化谈自己的感想,对于这类热点话题,学生们一方面要有加强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要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政

治话题要与生活和自身联系起来,否则会写成原则性很强的论文,造成无病呻吟的效果。对于2012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导向性就没有那么强,回避了社会热点问题,更加关注贴近生活的小事件。从补船的一个小事件,看出大道理,看出人善的一面,对于审题来说没有难为学生。作文的总体特点是,材料新、角度清晰、贴近生活、关注社会。以上是笔者对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做了整体的简要分析,可以说,新课标卷的设计更符合考试命题总体思路,更适合于中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针对以往的高考试卷分析,下面就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提出几点指导性意见,供师生参考。

二、高考备考建议

一是注重文章阅读与分析能力

新课标卷的最大特点就是阅读量的增多,开篇就是社科类文章阅读,取消了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而增加了小说和人物传记两篇文章,很明显语文考查内容向阅读倾斜,语文考试的内容侧重人文性而忽略了语文的工具性。这也基本符合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阶段语文应侧重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分析、鉴赏、阅读的能力。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对于高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多读,多看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积累的多了,做题时才得心应手。2012年语文卷选取老舍的“马裤先生”,考生一是可以通过阅读文章分析,还可以通过自己对老舍这个京味儿作家的了解去分析作品,从侧面考查学生的阅读量和学生对作

家,作品的领悟。

二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中阶段的语文不是工具性的语文,而是人文性的语文。语文教育要关乎人文,从高考命题来看每个题型的设计都关系到了人文价值。实用文更加人文、社会、民俗、经济的变化;人物传记充分体现对人的评价,学生在做人物传记题时,就完成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评价。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知识能力,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所以说语文是一门综合的课程,是全面考察学生的一门基础课,考好语文就要做到全方面的培养学生的素质。 三是实施大语文教育

所谓大语文教育,就是联系生活、整体发展、注重全面的语文教育,要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全面发展的语文教育,重视人文,重视社会,贴近生活的语文教育。我认为,今后的语文教育,应当建立在文化、社会和生活三个层面上,也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语文教育大纲规定的任务,才能有效的进行语文素质教育,才能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丰硕成果。 【

高考语文(新课标卷)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2019年教育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46a83xaob83hrt8bf1m52amw9lhy70083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