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层试验段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为建三江—虎林高速公路路面工程C2标段,路线全长27km,(27+000~K54+000),同步碎石封层数量:603876m2。 二、施工技术方案
封层的沥青采用90#基质沥青,集料:S12,公称粒径5mm~10mm集料。其规格和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采用层铺法施工。
1. 施工准备工作
在K53+700-K54+000右幅,准备了300m的试验路段,按设计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在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督下,通过试铺确定混合料的施工配合比和各项工艺参数。
1.1人工清扫并用鼓风机将表面和构造物接触面上的松散材料及尘土等清除干净并不积水。在炎热干燥的天气,在临近摊铺前喷洒少量水湿润原表面,以利于与原表面的粘结,摊铺时对各种结构物或设施都采取保护措施。
1.2施工前备齐所有相关材料,提供正式的材料质量检验报告,所有材料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3施工前对各种施工机具做全面检查,调试并使用其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配备:同步碎石撒布车1台; 26T轮胎压路机1台;装载机1台。
1.4现场技术人员及操作员进行岗前技术培训及安全教育。
1.5为了增强集料与沥青之间的结合能力,在同步碎石撒布之前对碎石进行预裹覆。将集料进行烘干与除尘之后与0.5%的热沥青进行充分拌和。沥青混凝土拌和站提前准备好预裹覆碎石待用。
2.施工工艺
2.1待透层乳化沥青破乳凝结不粘轮胎后,用同步碎石撒布车进行封层施工,集料为S12(5mm~10mm碎石),热沥青喷洒数量为1.0kg/m2计,同时撒布集料,集料撒布数量按8m3/1000m2计,并达到满铺80%以上。
2.2根据基层的宽度及施工设备性能,碎石封层的施工幅数为三幅及每幅施工宽度为3.7m。同时,选定标尺,确定参照物,使司机能够按参照物行走,这样既能保持封层的线形,又可以保证在下一幅施工时前后两幅的顺利接缝。
2.3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及工程进展情况分批备料,施工前对石料进行筛分,以防止超粒径的石料堵塞卸料孔。如果石料粉尘超标。则要事先清洗、晾晒,以保证石料的清洁、干燥。
2.4检查、预热设备。检查发动机的各工作系统是否正常。按下发动机预热钮,待发动机正常运转后,松开启动及预热钮,等气压达到4Par后,打开液压开头和燃烧开头,加热沥青罐、沥青泵及喷洒杆。
2.5从左向右进行封层施工时,施工第一幅时,应在左侧石料洒布器上加上夹板,防止石料飞溅,施工最后一幅时,在右侧采用同样方法;洒布中间路幅时,要保持右侧沥青喷洒宽度比石料的喷洒宽度多8~10mm。
2.6施工过程中,同步碎石车行驶平稳、匀速,保证洒布沥青和撒布集料均匀,并用总量校核施工用量。
2.7基质沥青的洒布温度控制在160-180℃。
2.8集料撒布后立即用轮胎压路机均匀碾压3遍,每次碾压重叠1/3轮宽,碾压要求两侧到边,确保有效压实宽度。碾压时,应遵循先两边后中间、先慢后快的原则,碾压速度控制在70m/min,且每次折回的位置避免在
同一横断面上。
碾压完毕后可开放交通。在通车2h之内,应设专人控制行车,使车速不许超速30km/h。
3.质量要求
封层质量检查项目及质量标准
项目 沥青量 集料量 外观检查 检查频率 每半天1次 每半天1次 随时全面 质量要求或允许误差 在规定范围内 在规定范围内 试验方法 称定面积收取的沥青量 用集料总量与撒布面积算得 外观均匀一致,用硬物刮开下封层观察,与基层表面牢固粘结,不起皮,无油包和基层外露等现象,无多余乳化沥青。 3.1当发现洒布沥青有空白时,及时进行人工补洒;当有沥青积聚时刮除防止因沥青结合料的不均匀导致的剥离、斑纹、乏油。
3.2发现有油条时,应及时关闭喷油嘴和门料,检查喷油嘴的压力是否符合要求,料门是否被大粒石料堵塞;当发现有泛油时,应在泛油处补撒缝料应与最后一层石料规格相同或略低于最后一层,并应扫匀。当有过多的浮动石料时,应扫出路面,并不得搓动已粘着在位的石料。
3.3当车内任何一种材料用完时,应立即关闭所有输送材料的阀门,并将封层车按前进方向开出施工作业段。
3.4在施工缝及构造物两端的连接处操作应仔细,接缝应紧密、平顺。横缝的处理。在施工前的新旧封层及前后两车喷洒时产生的横向接缝采用对接法处理,铁板横铺在本段起洒点前及终点后,使接缝达到平顺。纵缝的处理,施工下一幅时,封层左侧石料的洒布应与上一幅右侧的石料对齐,保证纵缝对接良好。 三、质量控制方法
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技术负责人负责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对项目经理负责;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技术负责人负责,确保本部门的施工质量合格,实行层层负责制。
项 目 经 理 生产副经理 技术负责人 工程部负责人 试验负责人 路面负责人 专职质检员 内业负责人 工程部 质检部 试验室 机械管理部 施工队 2、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建立以项目副经理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设立质检组,技术负责人为组长、现场工长为副组长、试验、内业、测量人员为成员,负责整个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项目部设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自检系统,下设质检员,试验室、测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