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价
一、范围、对象及方式
该矿山属生产矿山,采矿许可证批复范围拐点坐标由10个拐点圈闭而成,矿区面积:3.27平方千米;批准煤层为K2、K4a、K5;开采深度:+870米~+460米;生产规模:15万吨/年,属小型矿山,开采方式主要为沿矿体走向长壁式地下开采,主要为斜井,将严格按照采矿设计、有关报告建议及法规,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
结合本矿地质环境现状以及可能发生的地质环境问题,矿山开采可能加剧、诱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有:矿区地面及斜坡稳定性、水资源及水环境、土地资源及土石环境影响等问题。
二、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价
(一)采矿活动对矿区地面及斜坡稳定性影响预测评价 矿区面积:3.27平方千米;批准煤层为K2、K4a、K5;开采深度:+870米~+460米;地面标高为1100~835m,煤层一般埋深:300~400米。东侧为逆向坡地形,西侧为顺向坡地形,地自然斜坡角7~20度,一般17度左右,局部地段较陡峻。
计算矿层离地面距离大于150m。煤层厚度K4a 0.56~0.42m,平均厚度0.50米;K5 0.42~0.31m,平均厚度0.38米;K2 0.42~0.31m,平均厚度0.37米。
按GB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附录F,估算冒落带最大高度及导水裂隙影响带高度:
计算公式:
33
Hc=3~4M
Ht=100M/﹙3.3n+3.8﹚+5.1 式中:Hc:冒落带最大高度﹙m﹚; M:矿层厚度﹙m﹚,采用1.25m; n:矿层层数,采用3层。
计算结果:估算冒落带最大高度Hc为3.75~5.00m。 估算导水裂隙影响带高度﹙包括冒落带最大高度﹚高度Ht6.65m。
按经验采高的80倍估算导水裂隙影响带高度: Ht=40.8M
计算结果: 估算导水裂隙影响带高度﹙包括冒落带最大高度﹚高度Ht51.0m。
评价:预测采空区冒落带最大高度为3.75~5.00 m。导水裂隙影响带﹙包括冒落带最大高度﹚高度6.65m及51.0m。而计算矿层离地面距离为:大于150m。故矿区采空区冒落带及导水裂隙影响带一般不会影响到地面,产生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也不会影响地面及斜坡稳定,预测矿区地面与斜坡稳定性分级属基本稳定级。
(二)采矿对水资源及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上节按GB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附录F,估算冒落带最大高度为3.75~5.00m。导水裂隙影响带﹙包括冒落带最大高度﹚高度6.65m及51.0m。而计算矿层离地面距离为:大于150m。位于矿层上部的含水层地下水将被
34
疏干,并可能会局部影响地表用水。
主要充水含水层为矿层顶板裂隙含水岩组层,估算矿坑总排水量5417~12040立方米/日,矿床的充水现象较重,并有随季节变化明显的特征。矿坑充水因素主要来自碎屑岩类裂隙水,T3xj3是苗圃井田的主要含水岩组,但距K4a、K5煤层较远,T3xj2上部为较强含水岩组,中、下部为微含水岩组,上部含水岩组距K5煤层18米,距K4a煤层42米,是矿坑的主要充水层位。F1、F2断层是地下水活动的主要通道,其次为老窑水、采空区积水和断层水,地表的白石溪河和龙池湖水是矿坑充水的另一个水源地。由于该矿山的主要开采区位于F1断层的上盘,且与F1断层有一定的距离,矿坑充水对采矿有一定的影响,矿坑排水会使矿区及影响漏斗范围内该含水层地下水受到疏干影响,但对区域地下水资源无影响。
矿坑水中硫酸根离子含量高,矿坑水及生活污水排放,对地表水有一定污染影响。矿区地表水不会直接导致矿坑充水,采矿不会改变区内地表水资源及水环境。
预侧矿业活动对区内水资源及水环境影响属影响中等。 (三)采矿对土地资源及土石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矿山属生产矿山,工业广场及附属工程用地均可利用已有土地,不会再更多占用土地资源,预测采矿不会产生土地沙化现象,对土壤、植被的影响破坏程度较轻。煤矸石用作生产建筑材料﹙矸石砖﹚及生产复合肥;部分煤矸石回填在采空区内,废渣量小;少量废渣做到有序堆放,可防止次生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发生。废渣堆放不当,
35
可能诱发渣石流危害。
(四)矿业活动对矿山其它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瓦斯:2007年10月由峨眉山市煤矿安全监察管理局组织技术人员对矿井进行了瓦斯等级鉴定(乐市经[2007]391号)“关于峨眉山市2007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其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2.1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6.64m3/t,CO2相对量7.24m3/t,CO2绝对量2.53m3/t,属高瓦斯矿井。
2、如果停止通风,瓦斯浓度会升高,影响生产。
1973年3月19日,东四大巷近F1断层处有两地发生瓦斯爆炸,死亡29人。
但随着采掘工作面进一步加深,开采深度的加大,地应力和岩体本身自重力相应增大,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也随着增大,瓦斯排放条件变差,特别是在岩石破碎地带附近瓦斯涌出量可能相对增高,因此,应引起足够重视,开采过程中应加强通风和采取其它预防措施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
3、2007年10月(乐市经[2007]391号):煤层不易自燃,有煤尘爆炸性。但现采区无煤尘爆炸事故,煤仓无自燃现象。
5、750米高程Ⅵ测站坑温10~20℃。平均坑温16.6℃。矿区可以采用区域地温资料进行地温预测。区域常温层温度15~20度,区域地温梯度值3~5度/100米。无地温异常。
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