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7 11:49: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唐代,当时的《秦王破阵乐》已传到了印度诸国

(六) 乐器和器乐音乐

隋唐时期的乐器,从数量和种类上来说都是相当多的

从音乐体系来看,这些乐器主要分“清乐”体系乐器和“胡乐”体系乐器 “清乐”体系乐器有:

1、吹奏乐器:笛、篪、箫、埙、笙

2、弦乐器:琴、色、筑、筝、琵琶、秦琵琶 3、打击乐器:编钟、编磬、节鼓 “胡乐”体系乐器主要有 1、吹奏乐器: 笛类:横笛、义嘴笛

筚篥类:大筚篥、小筚篥、竖小筚篥、桃皮筚篥、双筚篥 2、弦乐器:

琵琶类:琵琶、五弦琵琶

箜篌类: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 筝类:弹筝 3、打击乐器:

鼓类乐器:腰鼓、正鼓、和鼓、齐鼓、檐鼓、羯鼓、都昙鼓、毛员鼓、答蜡鼓、鸡娄鼓

还有另外两种拉弦乐器也很流行,一是“轧筝”,形制似筝,但用竹片擦弦发音;一是“奚琴”,有两条弦,用竹片在两弦间来回擦拉发音,是今二胡类乐器的前身

(七) 乐律学的发展

在中外文化的交融当中,中国传统的音乐基本理论一方面伴随着音乐的发展不断完善进步,一方面也吸收外来音乐基本理论的特点。乐学体系、记谱法和作曲理论方面在这一时期都有新的发展

1,俗乐二十八调

俗乐二十八调,是隋唐燕乐的基本宫调理论

这个宫调体系,今人研究基本认为是受龟兹音乐家苏祗婆“五旦七调”影响,而出自隋代郑译之手,在郑译根据苏祗婆五旦七调基础上创制的八十四调的宫调理论基础上演化而来

唐时的俗乐二十八调是建立在琵琶乐器上的

今人研究大多认为,俗乐二十八调的音阶形式是以雅乐音阶来代替、包含了清乐、

13

俗乐两种音阶

????????2,移调、犯调和“解”

唐代音乐演奏的移调实践,也即是今天所说的移调 犯调,这也是一种调性转换的手法

“解”也是一种作曲手法,它源自于胡部乐的“解曲”,解曲是以节奏、速度快,风格热烈为特征的。隋以后在宫廷中备受人喜爱,乐曲的结尾加之一段节奏快的“解”,也成为一种常用的手法

3,记谱法 (1)敦煌乐谱

敦煌乐谱是一种四弦四相的琵琶指位谱,这种乐谱记写琵琶演奏的手指按音位臵,不记写具体的音高,

?????????? (2)俗乐二十八调音高字谱

俗乐二十八调宫调体系是一个固定调性质的乐理体系,用以表达音高记谱的字符也是固定调性质的

(3)减字谱

继古琴减字谱之后,在隋唐时期渐渐出现了一种简化文字谱的古琴记谱法,即减字谱。它是把左手的按弦位臵和右手的弹奏法合为一个特殊的“字”

古琴减字谱从隋唐间产生以后,一直沿用到清代;今存明清时期的古琴谱都是用减字谱来记录的

(4)律吕谱

律吕谱,是一种用十二律名来记录音高的乐谱

六、 宋、元、明、清(960至1911) (一) 概述

宋代随市民文化的兴起,唱曲、说唱、词调、戏曲、器乐演奏等各种音乐活动十分活跃;市民音乐开始成为音乐发展的主要潮流(这一特征从宋一直延续到清代) 元代社会矛盾的激烈促进了戏曲音乐的成熟,杂剧和南戏的发展获得了高度的成就

明清时期城市民歌小曲、说唱、器乐音乐又有进一步发展,繁衍出更多的体裁与形式

14

乐律学在这一时期也有极大的进步和发展 (二) 民歌和小曲 民歌

中国历史上每朝都有许多新的民歌。宋代以来,明清时期是历史上民歌较为发展的一个时期

由于民歌的思想丰富,情感和语言十分动人,因而引起一些文人的注意而编辑了一些民歌及小曲的集子 小曲

小曲是一种流行在城市里的唱曲形式。由于他在流传中不断经过艺人或文人的加工创造,艺术性较高,又不断有新的变化和发展 瓦子里的唱曲形式有如下几种:

叫声,这是一种在小贩的叫卖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唱曲形式 嘌唱,一种有鼓伴奏的唱曲形式

小唱,一种用拍板伴奏的唱曲形式,并以唱大曲的片断、词调为主 唱赚,是一种由鼓、板、笛伴奏,曲式结构上又较为复杂的唱曲形式

赚,这是一种富于击板变化的唱曲形式,常常是运用散板和定板交错的节奏形式 此外,城市唱曲还有“叫果子”、“唱耍曲儿”等形式及“路岐人”的唱曲艺人 元代时城市里仍有许多唱曲的形式

明清时期的城市小曲的形式十分多样,流传的曲牌也相当多

明清小曲在艺术上有“一曲的变体”、“一曲前后部分分开运用”、“一曲重叠运用”、“多曲联成一套”、“曲间加说白”、“曲间加帮腔”等几种发展手法

清代保留下来的有代表性的小曲是清末吴畹卿(1847-1926)传谱的、用琵琶伴奏的一些苏南牌子曲

流传于淄川一带的“蒲松龄俚曲”是蒲松龄以当时流行的小曲曲牌填写故事的小曲作品

汤斯质、顾俊德传谱的《太谷传宗》,沈远《北西厢弦索调》属于小曲音乐性质的乐谱

(三) 词曲音乐

1,词调音乐

隋唐时期的曲子发展到宋代,称为词调

词调音乐的流传发展主要是通过倚声填词的途径,即根据现存流行的曲调填词;也有少部分是“自度曲”,即创作新曲

在倚声填词的过程中,词调音乐本身出现了减字、偷声、摊破、犯等几种变体

15

词调的题材主要分为令、引、近、慢几种

另:何谓“均”?

被称为词腔的“均”是词调结构中的一个段落,或可以说是乐句。例如四均,就是由四个乐句组成。均即韵

2,散曲音乐

散曲,是金元以来以在北方中原形成的一种艺术性较高的城市唱曲形式,它取代了宋代词调的地位

散曲的音乐来源有唐宋大曲、词调、北方民间歌曲和少数民族歌曲,它产生、流行于北方中原,具有北方地域的音乐风格,明代把它称之为北曲

散曲的流传途径主要也是倚声填词,从留存的《曲谱》看,散曲填词的句式较为自由,可以有多少不定的衬词。一般是文人填词,乐工演唱演奏。演唱的场所主要是歌楼妓馆,或是贵族的私院里。伴奏乐器有琵琶、筝、箫、笛、板等 散曲音乐的曲牌和元代杂剧音乐的曲牌是互用的,演唱的艺术也是一致的,音乐上十分讲究宫调的情感色彩(“宫调情感”指的是调性的情感色彩)

元曲在演唱上也有很高的艺术要求,且元曲的声乐艺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和专业化

散曲在体裁上分小令(单个曲牌的形式)、带过曲(由两个或三个宫调曲牌连接而成)和套数(也称套曲,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所组成)

散曲套数和杂剧一折中出现的重复(变化)前曲牌的形式,称为“幺篇”(主要用在整个套曲的前面、中间的位臵)和“煞”(主要用在套曲的结尾前) 明代人把元曲称为北曲,把产生于南方的南戏称为南曲

(四) 说唱音乐

宋代的说唱艺术形式,现可查明的主要有鼓子词、诸宫调、陶真和崖词

1,鼓子词

从文体看,它是散文和韵文相间的,散文部分是说的部分,韵文部分是唱的部分,并兼乐器伴奏

2,诸宫调

诸宫调是一种充分运用宫调变化的长篇说唱形式,相传为北宋艺人孔三传所创 诸宫调到了元代依然很流行

陶真:一种较为通俗的说唱

16

搜索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1) 的文档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510o0oefi4vbt01g9pr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