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10:15: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现象、问题、规律2.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问题3.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 ?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泛智教学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 ?普及初等教育,并首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成熟的标志: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一书

?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形式教育派与实质教育派(谁是形式教育派?谁是实质教育派.能说

出代表人物.)

?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传统教育学派的“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1918年,博比特《课程》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课程的书,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在现代课程论学科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第二讲 课程的基本理论

?课程指“学校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3.学科

?学科是学术的分类;还指教学科目。课程论里的学科是用后者意义。从各门科学领域里,以

教育的视点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并以心理学视点系统化组织起来实施的课程,即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现代学校课程的主体。也称分科课程 三、课程的表现形式

?文本形式(由宏观到微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 ? 实践(由抽象到具体):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二)实践形式

?美国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

?1.理想的课程: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所倡导的课程(建议中学开设性教育或健康教育)

?2.正式的课程: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是以文本的形式表现出来

的课程

?3.理解的课程:教师所理解的课程,是一种观念形态的课程,因其体现了教师的个人风格,比

正式的课程要具体

?4.运作的课程:指在课堂上具体实施的课程,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个人风格还体现了具体的教学

情境,是一种动态的课程形态(教师理解的课程与运作的课程有差距)

?5.经验的课程: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两个学生同听一门课程,会有不同的体验或经验)

三、古代学校的课程观

?我国古代的学校课程

?“四书五经” 、“三、百、千、千”(可具体说出书目)

?以上课程成为主导教材的原因:封建社会漫长、政治制度与文化上的继承性、经典之作 ?西方的古代学校课程

?古希腊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中世纪:圣经

五、现代课程的发展

?1.18世纪,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争,折中观念得到认同——赫尔巴特

?2.19世纪中叶,斯宾塞发现《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确实了科学在课程中的优势 ?3.20世纪20-30年代,儿童中心课程论和教材中心课程论之间对立,杜威进行了批判 ?4.20世纪50年代,新技术、新成果进入课程内容,促进了课程现代化 ?什么是知识本位课程? ?什么是儿童本位课程? ?什么是社会本位课程?

?请说出分类方式并明确给出定义

?什么是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有什么优点与缺点? ?什么是显性课程?什么是隐性课程?二者关系如何?

一、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

?三大外部因素 :社会 儿童观 知识观

二、影响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内部自身因素

?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也有自身的内部惯性和规律,决定着课程的面貌和结构。这些内部因素主

要是:1、学制2、课程传统3、课程与教学理论4、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规律 第三章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一、课程目标的含义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目的)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课程目

标从技术上看,又可以看成课程的水平和标准。一门课程目标总是有一般性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的目标组成 .

?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

?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认为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主要有四种类型:

?普遍性目标 行为性目标 生成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 普遍性目标

?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和指

导的目标。含义比较模糊,有一定的随意性。 行为性目标

?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

发生的行为变化。

?基本特点是具体和可操作,也好评估。

?缺点是忽视情感意志领域,肢解人了类行为的整体性(高级神经的参与),忽视了人的行为的

不可预知性 生成性目标

?生成性目标(又称形成性目标、生长性目标或展开性目标),是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

的展开而自然生成课程目标。即目标不是预定的,更关注过程。生成性目标体现的价值取向本质上是对实践理性的追求。

表现性目标

?提出者是美国学者艾斯纳

?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追求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反应的

同质性。

?表现性目标只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结果是开放而非预定的。 ?表现性目标在艺术类课程里更明显

三、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1.学习者的需要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3.学科发展的需要

2.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

?这一观点是把课程内容看作学习活动,这是对“课程内容即教材”的挑战。活动取向的重点是

放在学生做些什么上,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上。

?关于课程内容与当代社会生活经验的关系问题,在历史上曾出现过“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

论”和“超越论。

第四讲 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 一、课程开发的基本概念

?1.课程开发:主要是指使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要求,进而持续不断

开发课程的活动与过程。这个过程既包括课程的编订、实验、检验,还包括通过反馈进行改进,进而再编订、实验、检验。 三、课程开发的几种模式

?泰勒目标模式(能具体论述出基本内容及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 ?斯滕豪格过程模式(了解)

?施瓦布实践模式(此模式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是什么?能说出评价.)

?校本课程这一术语有多种理解。我们这里界定为: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

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在国内,特指在国家基础课程计划中预留出来的、允许学校自主开发的、在整个课程计划中

占10-25%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哪些?

第五讲 教学的基本理论

本课程定义:教学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

2)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有多种描述,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教师主导学生主动说、

师生合作说等

?师生关系还可以从伦理、情感角度来描述

2.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特殊认识活动

?在教学本质观问题上,我国比较流行的一种观念称为教学特殊认识说或教学认识说。

?从教学的对象和结果看,教学首先是一种认识活动;但教学认识活动有其特殊性,即学生个

体的认识活动,有教师教,具有间接性;还具有发展性。 一、古代教学及其特征

?1、培养统治人才是教学的基本宗旨;2、教学内容以人文学科为主;3、面向少数学生,教学

具有等级性;4、教学方法以记诵为主;5、组织方式上以个别教学为主,教学效益较低。 二、现代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教学萌芽于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在19世纪形成基本体系,尔后,从西欧和

北美传播到世界各地,并逐步分化和多样化,直到今日仍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现代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现代教学的形成

?现代教学的产生以17世纪为起始,19世纪基本形成 ?两颗种子: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

?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首次描述了现代教学的基本形态,认为实现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我国现代教学兴起的基本标志是?(两个章程、废除科举.能具体说出两个章程并分清楚区别)

一、 优化教学的基本含义

?说出优化教学的含义及一般标准

第六讲 教学目标(材料分析认真复习) 一、教学目标的一般理解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任务的规定或设想。教学活动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上,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准备在学生身上实现的预期变化。它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果及其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

?三个特征:1.共同目标;2.主观期望;3.可测

一、教学目标的一般理解

?(二)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 ?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1、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与教学目的的方向、性质是一致的 2、 前者具有稳定性,

后者具有灵活性3、主要区别:指导作用不同;灵活性不同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

?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 有助于有意义的结果的达成 能够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

?(二)激励功能

?教学目标要为学生认同 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的兴趣相一致 教学目标的难度要适中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

?(三)标准功能

?是调控教学过程的重要标准

?教学效果评价就是评判教学活动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

?布卢姆认为,各种意识水平都可用行为形式表现出来 ?意识水平的划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布卢姆的贡献主要在认知领域

一、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

?(一)认知领域

?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为六个层次,即知识(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后五个属于理智能力和理智技能

二、西方其他的教学目标分类

?(一)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

?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4.动作技能 5.态度

二、西方其他的教学目标分类

?(二)奥苏伯尔的教学目标分类 抽象符号学习 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发现学习

二、西方其他的教学目标分类 二、西方其他的教学目标分类

?(三)罗恩特里的教学目标分类 求生技巧 方法 内容

?(四)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分类 教养目标 教育目标 发展目标

三、我国的教学目标分类 (一)基本主张 双基 三基 三基一个性

?(一)一般教学目标的编写

?行为目标: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表现目标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整体性 科学性 灵活性

第七讲 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二)教学模式的定义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理论的演绎或对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

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即有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 三、教学模式的生成

?(二)教学模式的生成方式 1.归纳式 2.演绎式

二、

近代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能论述这三者的教学模式)

?(一)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 ?(二)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 ?(三)杜威的教学模式

(二)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

?赫尔巴特,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其教育代表作有:《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 ?1797年,赫尔巴特大学毕业后,应聘前往瑞士任家庭教师,负责教育一贵族的三个孩子。在两年左右的教育实践中,他获得了大量教育经验,这成为他日后进行教育理论探索的重要资源。期间,他曾到瑞士裴斯泰洛齐的学校学习。

?1802年,赫尔巴特担任哥廷根大学教授。1809年,他在哥尼斯堡大学任康德哲学讲座主持人,并办了教育研究所和实验学校。1832年,他又回到哥廷根大学任教。

第三节 当前值得关注的几种教学模式

?什么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第八讲 教学方法

第一节 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和意义

搜索更多关于: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的文档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5g2o4ngx401k8300st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