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2019届九年级中考二模科学考试试题
2019年杭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下城区二模)
科 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C ) A.CO2:表示二氧化碳中含有2个氧原子 B.Mg: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C.2Cu:表示2个铜原子
D.S2-:表示硫元素化合价为-2价
[命题考向:考查化学符号的意义。解析:A项中“2”可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B项中“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项中“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2.如图是某种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2
第2题图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数量改变 B.①在反应中是还原剂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③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命题考向:考查反应微观示意图。解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量均不变。①是C2H6O,在反应中被氧化,为还原剂。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有O2,属于单质,
1 / 27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2019届九年级中考二模科学考试试题
故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③为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3.下列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克隆猴” B.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繁殖大量月季花 C.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虫棉” D.通过体外受精技术产生“试管婴儿”
[命题考向:考查生物的生殖方式。解析:克隆的过程中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4.图为甲、乙两位同学血型检验示意图,下列关于两者血型判断正确的是( A )
第4题图
A.甲为A型、乙为O型 B.甲为B型、乙为AB型 C.甲为A型、乙为AB型 D.甲为B型、乙为O型
[命题考向:考查血型。解析:A型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B型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由图可知,甲的红细胞上无B凝集原、有A凝集原,乙的红细胞上无A凝集原和B凝集原,所以甲为A型、乙为O型。]
5.估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下列估测的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C ) A.一袋早餐奶的质量约为10g B.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9℃
2 / 27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2019届九年级中考二模科学考试试题
C.普通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D.百米比赛时运动员的速度约为20m/s
[命题考向:考查科学量的估测。解析:一袋早餐奶的质量约为200g。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百米比赛跑进10s就接近世界纪录,此时的速度才10m/s。] 6.许多生物实验要用到显微镜,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需进行染色,以便有更好的观察效果 B.低倍物镜调换成高倍物镜时应转动物镜转换器,再调节粗准焦螺旋 C.若在视野中看到草履虫逆时针游动,则载玻片上草履虫实际为逆时针方向游动
D.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使用高倍物镜比低倍物镜时可见的细胞数目更少 [命题考向: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解析:低倍物镜调换成高倍物镜时应转动物镜转换器,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7.下列对甲、乙、丙、丁四幅曲线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 )
第7题图
A.图甲若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肾脏时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则该物质可能是尿素
B.图乙BC段表示人体的呼气过程,此过程中肋间外肌和膈肌都处于舒张状态 C.图丙可表示植物一昼夜中光合作用强度变化,且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d点
D.图丁表示某食物链中草、鼠、狐三者数量关系,则A、B、C依次表示草、
3 / 27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2019届九年级中考二模科学考试试题
鼠、狐
[命题考向:考查泌尿系统、人体的呼吸、光合作用、食物链。解析:人体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尿素含量不断减少,最终变为0,图甲若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肾脏时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则该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8.如图为生物常见的物质交换模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 )
第8题图
A.若X为组织细胞,Y为毛细血管,则②可表示为营养物质和氧气 B.若X为肺泡,Y为毛细血管,则血液流经Y后,含氧量增加 C.若X为叶肉细胞,①为有机物,则Y为叶脉中的导管 D.若X为根毛细胞,①为水,则Y可表示输导组织
[命题考向:考查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解析: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输导的。]
9.科学中的假说需要一定的证据支持。下列证据与假说不对应的是( B ) A.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地壳在不断变动 B.地球有昼夜现象——地球绕日公转
C.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大陆漂移说 D.远离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较老——海底扩张说
[命题考向:考查地壳运动、地球公转。解析:地球有昼夜现象,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且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使昼夜
4 / 27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2019届九年级中考二模科学考试试题
不断地更替,还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10.依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改通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第10题图
A.实验①能说明N2不支持燃烧 B.实验①可以改用CO2进行实验
C.只从实验②就可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D.实验①②对照,能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
[命题考向:考查燃烧的条件。解析:只从实验②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1.描述二十四节气的相关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C )
A.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B.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形成雨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D.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形成霜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命题考向:考查改变内能的途径、分子热运动、物态变化。解析:“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形成雨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一朝秋暮露成霜”,形成霜是凝华现象,需要
5 / 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