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印度数字符号与10进位法
花拉子密的代数学/阿布·瓦法的三角学。
医学——拉齐的《医学集成》和《天花与麻疹》 伊本·西那的《医典》。 四、历史地位:
1、承上启下——时间。 2、东西交融——空间。
第五节 中古后期的伊斯兰世界
一、德里苏丹国: 1、中古前期的南亚: 古代历史传统的延续。 长期的分裂与短暂的统一:笈多王朝(320-540)——戒日王帝国(606-647)——拉其普特王公的统治。
印度教的兴起:社会基础;思想来源;基本教义。 2、德里苏丹国的建立:
阿拉伯人的入侵:8世纪初。 加兹尼王朝的征服:10世纪。 古尔王朝的统治:12世纪。 奴隶王朝的建立:1206年。
3、德里苏丹国的王朝更替与统治范围: 奴隶王朝(1206-1290)。 卡尔基王朝(1290-1320)。 图格拉王朝(1320-1414)。 赛义德王朝(1414-1451)。 罗第王朝(1451-1526)。 疆域。
4、德里苏丹国的统治制度: 教俗合一的政治制度。
国家土地所有制的经济制度。 伊斯兰教的意识形态。
异族异教的政权与文明的交往。
二、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崛起
1、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早期历史:
13世纪的迁徙:呼罗珊——两河流域上游——小亚细亚西北部。 2、奥斯曼土耳其人国家的建立:
奥斯曼(1290-1326):建国与艾米尔。 3、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扩张:
乌尔罕(1326-1359):小亚细亚的征服。
穆拉德一世(1359-1389):东南欧的战争与1389年科索沃战役。 巴叶济德(1389-1403):苏丹;巴尔干与小亚细亚的进一步征服;安卡拉战役。 穆罕默德(1413-1421):统一政权的恢复。
穆拉德二世(1421-1451):东南欧统治地位的巩固。 穆罕默德二世(1451-):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第九章 华夏文明的周边区域 (返回)
第一节 朝鲜
一、自然环境:
1、地貌:农业与定居生活。
2、位置:与中国大陆的联系和交往。 二、早期历史:
1、原始文化:旧石器文化与新石器文化。 青铜时代(前5世纪)。
2、北部:箕氏朝鲜(古朝鲜)——商周之际。 卫氏朝鲜——秦汉之际。 乐浪四郡。
高句丽:集安——平壤。
3、南部:马韩——百济(2世纪;汉城)。 辰韩——新罗(4世纪;金城)。 弁韩——新罗(6世纪)。
三、新罗时代(4世纪——935年): 1、新罗的统一;相当于中国的唐代。 660年灭亡百济。 668年灭亡高句丽。
677年唐朝安东都护府自平壤迁至安东,大同江以南尽属新罗国。 2、经济制度:
丁田制——国家土地所有制与小农生产的结合即封建性质的经济制度。 3、政治制度:
集权政治与科举制。
四、高丽时代(918——1392年)
1、首都松岳(开城);相当于中国的两宋时代。 2、经济制度:
田柴科——私田、勋田、公田。 3、政治制度:
集权政治与文武分治。 4、蒙古入侵与征东行省。
五、李朝(1392——1910年)
1、首都汉城;相当于中国的明清时代。 2、经济制度:
科田法——科田、军田、勋田、公田。
注意比较丁田制、田柴科与科田法的异同,总结朝鲜封建土地制度的演变:国家土地所有制与小农生产的结合占统治地位以及私人土地支配权的增长。 3、政治制度:
废除私兵、建邻保制、颁《经国大典》;封建制度的法律化。 4、壬辰卫国战争: 1592年、1597年.
5、清军入侵与藩属地位。
第二节 日本
一、早期历史: 1、 古代文化: 旧石器文化。
新石器文化:前7000年—前300年。 铜石并用文化:前300年—公元200年。 邪马台国:200-400年。 2、 大和国:
经济制度——部民制:集体隶属民。
政治制度——贵族制:世袭官职与氏姓贵族。
二、大化改新:
1、经济背景与国际环境: 2、圣德太子的改革: 冠位十二阶; 宪法十七条。 3、大化改新: 国家土地所有制; 班田收授法; 君主制; 官僚制。
701年《大宝律令》。
性质:奴隶制——封建制?群体依附——个体依附? 三、从班田制到庄园制 1、奈良时期: 小农经济的流行。
三世一身法(723年)。 2、平安时期:
土地兼并与小农经济的破产。 不输不入权与等级制。 四、 从天皇制到幕府政治 1、天皇制的衰落: 2、镰仓幕府: 1192——1333年。
公武两重政治。 3、室町幕府: 1336——1573年。 武士的松散联合。
第三节 蒙古(自学) 第四节 越南(自学)
第十章 近代的曙光——15和16世纪的西欧社会 (返回)
相关问题:
1、所谓的近代与现代:不可一分为二,可称摩登时代。
2、所谓进现代历史的基本线索:资本主义的历史、殖民侵略的历史、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
3、所谓的现代化:资本主义化。
4、现代化的源头:15-16世纪的西欧社会。
5、特定的时代以及诸多历史现象的非孤立姓和内在联系。 6、时代与人物的历史原则。
7、时代特征:过渡、并存、对抗;革命的时代与所有制的变革。 8、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一般特征。
9、历史进步的物质根源:经济的发展与财富的增长。
第一节 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萌生
一、 技术的进步 1、动力技术:
人力和畜力——风力和水力。 风车与水车。 2、冶金技术:
动力的进步——炉温的升高与炉体的扩大。 生铁——熟铁、钢材。 3、金属加工业: 锻造——模型铸造。 机械种类的增加。 4、采矿业:
手工开采——机械开采。 5、农业:
两田制——三田制。 休耕制——轮作制。 二、 分工的扩大 1、行业性分工: 2、区域性分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