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作业
第一章 绪论 简答题:
1.简述农学(广义、中义、狭义)的含义。
答:广义:广义的农学包括农业科学的全部领域,主要有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可以理解为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中义:中义的农学是指农业科学中的农业生产科学,主要包括种植生产、养殖生产、林业生产等方面。 狭义: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具体来讲,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简述农学的特点。
答: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2、农学技术的实用性 3、农学基础的广泛性
3.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
答: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作物生产具有序性 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 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
论述分析题:
1.试析我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出路。(7) 答:1.提高作物单产2.减少生产中消耗
第三章 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名词解释
1.作物: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简答题
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为哪些类别? 答: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科作物、嗜好类作物、其他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
精选文档
2、简述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
答:作物的生物学特征、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需要等。
3、例举出我国种植业的10个一级区域。
答: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 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 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 4、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 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 6、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 7、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 8、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橘桑区 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 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
论述分析题
1.试述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生产概况 答:其与作物的起源中心及其传播的区域密切相关,也与作物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适应性密切相关,同一作物在相对一致的自然生态范围的不同地域的栽培历史的长短和种植规模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变化。 2.试述世界10大农区的特点
答: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包括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
第四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形成 名词解释
1、作物的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转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2、作物的发育:是指作物一生中,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的形成。 3、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4、生殖生长:作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5、作物生育期:在作物声场实践中,把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 6、作物的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7、作物的温光反应: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征。 8、顶端优势: 作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的现象。 9、叶面积指数: 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10、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鲜重或干重的比值。
11、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 12、经济系数: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3、生物产量:指作物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总量,一般不包括根。 14、经济产量:指所收获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数量。
15、光合作用: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光的照射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类,并释放氧的复杂过程。
16、作物群体:指同一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
17、源:制造营养并向其他器官提供营养的器官或部位。 18、库: 消耗利用或储藏营养的接受部位或器官。 19、光能利用率:把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化学能占光能投入量的百分比。 20、作物品质:指作物生产中目标产品的质量,具体包括其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
—
2
精选文档
21、形态指标:指根据作物产品的外观形态来评价品质优劣的指标。
22、理化指标:反映了经济产品的化学成分,是根据作物产品的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评价品质优劣的指标。
23、营养品质:主要取决与产品的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24、食用品质:是指蒸煮、口感和食味等特征。 25、工艺品质:是指影响产品质量的原材料特征。
26、加工品质:是指不明显影响产品质量,但对加工过程有影响的原材料特征。 27、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28、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度值。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的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可以积累有机物质。
29、长日照作物:指在某一些生育时期中要求日照连续超过12小时以上,才能通过发育阶段正常开花结果的作物。
30、短日照作物:指在某一些生育时期中要求日照连续在12小时以下,才能通过发育阶段正常开花结果的作物。
简答题
1、简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答:1、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彼此间会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竞争的关系。
2、简述作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的关系
答:根供给地上部分水分、无机盐,同时根还合成某些有机物质和激素供地上部分需要。而地上部分又为根系提供光合作用产物和维生素、生长素等生理活性物质。
3、简述产量的概念及产量构成因素
答:生物产量是指作物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总量,一般不包括根。 因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和单株产量。即产量=单株产量×单位面积的株数。各类作物不同,产量构成因素也就不同了。 4、简述影响作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答:1、内在因素:品种特征,如产量性状、耐肥等生长发育特征及幼苗素质等,均影响产量形成的过程。
2、环境因素:土壤、温度、光线、肥料、水分、空气、病虫草害的影响较大。 3、栽培措施:种植密度、群体结构、种植制度、田间管理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是取得群体高产优质的主要调控手段。
5、简述长日照、短日照作物的概念,并各列举两种作物类型。
答:长日照作物:指在某一些生育时期中要求日照连续超过12小时以上,才能通过发育阶段正常开花结果的作物。如:小麦、油菜
短日照作物:指在某一些生育时期中要求日照连续在12小时以下,才能通过发育阶段正常开花结果的作物。如:水稻、棉花
论述分析题
—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