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B类
神奇的机械
——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材分析:
滑轮是简单机械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滑轮的结构特点及分类,知道定滑轮用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滑轮组即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通过一系列观察和实践活动将指导学生认识滑轮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功能,使他们认识生活中的常见机械,密切他们与生活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在教学中,滑轮的构造特点可以通过观察、组装活动让学生掌握,滑轮的作用可以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来概括,这没有太大的难度。但要运用杠杆原理来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认识滑轮是变形的杠杆,这具有相当的难度。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中必须运用杠杆模型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模型,然后调动已知,与学生一起运用已有的杠杆知识,用演变图帮助学生理解。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特在课堂上安排了组装滑轮装置的活动。这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拓展,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现实的问题,同时还能够维持学生对机械装置的研究热情和兴趣。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实际,为本课设置如下 教学目标:
1、知道滑轮的构造和作用,知道滑轮有动滑轮和定滑轮之分。 2、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1
过程与技能
1、能够组装滑轮装置;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3、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难点: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等。 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曲别针、重物、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1、谈话: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去的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呢?(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二、新课讲授
1、 滑轮的定义
讨论:学生自己组装好的滑轮,重点强调绳子要缠绕在带沟槽的滑轮。 提问: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让学生观察组装好的滑轮,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交流讨论: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2
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沟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2、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1联系生活 ○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升国旗,吊车等都应用了滑轮。)
2国旗为什么能升上去呢?人们是怎样应用滑轮的?使用滑轮有什么好○
处?让我们继续学习。
3学生讨论。 ○
4出示两种滑轮装置,教师操作演示提升重物。提问:在用滑轮提升重○
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
5阅读教材第11页上半部分的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1提问:为什么要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呢?它们的作用一样吗?下面我○
们来看两个动画,看一下它们的作用是不是一样?(播放flash动画)
2讨论:在动画中我们在两种滑轮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
来有没有变化呢?你还能提出那些假设?
4、动手操作,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1各个小组根据提供的滑轮、重物等分别做成定滑轮和动滑轮。 ○2实践操作,研究两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的不同作用。 滑轮实验:
①组装定(动)滑轮。
②用弹簧秤先测出重物是多少牛,并记录。
3
③将重物系在绳子一端,将弹簧秤系在绳子另一端。 ④匀速拉动弹簧秤将重物提起,并读数。 ⑤观察有力的方向与物体上升的方向。 实验记录表 作用 名称 定滑轮 重物移拉力方实验结物 (动滑动方向 向 轮) 果 重 拉 力 实验结果 是否改变力的方向 省力与否 通过实验,我们的结论是: 1交流实验现象,汇报实验收获。 ○
2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为什么两种滑轮具有不同的作用?老师可以用杠杆和平衡原理来分析○
一下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属于什么杠杆类型吗?解释一下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能够省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定滑轮:改变有力方向,不省力。 动滑轮:省一半力,不改变用力方向。
5讲述: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实际上单独使用很少,○
应用的时候,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方便,于是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这样就组成滑轮组。预测一下:滑轮组有什么作用呢?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