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中学提前招生考试选拔模拟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Cl—35.5 Cu—64 Na—23 S—32 Mg—24 Fe—56 Al—27 Si—28 Ba—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已知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如下关系: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弱还原剂,现有下列三个能反应的式子:( )
2W- + X2 →2X- + W2 2Y- + W2 → 2W- + Y2 2X- + Z2 → 2Z- + X2 以上反应均在同温、同压、同浓度下进行,正确结论是
A.氧化性是:Y2>X2 B.还原性是:Y->Z- C.2Z- + Y2 → 2Y- + Z2的反应能够进行 D.在X-、Y-、W-、Z-中X-的还原性最强
2. 18O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示踪原子,用仪器可以观测到它在化学变化中的行踪。在某一饱和硫酸铜溶液(不含18O)中,加入ag带标记18O的无水硫酸铜粉末(CuSO4中的氧元素全部为18O),如果保持温度不变,其结果是( )
A.无水硫酸铜不再溶解,ag带标记18O的无水硫酸铜粉末没有发生改变
B.溶液中可以找到带标记18O的SO42-,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小于ag C.溶液中可以找到带标记18O的SO42-,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大于ag
D.有部分带标记18O的SO42-进入溶液中,但固体质量保持不变 3.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xoy内,人眼位于P(0,4)位置处,平面镜MN竖直放置,其两端M、N的坐标分别为(3,1)和(3,0),某发光点S在该竖直平面y轴的右半部分某一区域内自由移动时,此人恰好都能通过平面镜看见S的像,则该区域的最大面积为( ) (A)0.5米2 (B)3.5米2。 (C)4米22 (D)4.5米
4. 图中a、b、c为三个物块,M、N为两个轻质弹簧,R为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它们连接如图并处于平衡状态,则正确的选项为( ) (1)、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压缩状态 (2)、有可能N处于压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 (3)、有可能
R N处于不伸不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 (4)、有可能a
N M 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不伸不缩状态
b c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5. mol是表示物质量的一种单位,1mol的Na、Mg、Al三种金属的质量分别为23克、24克、27克。室温时,向146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两种金属M、N,先加入0.1mol的金属M,反应完毕后再加入0.2mol的金属N,则下列四组所加入的两种金属,放出气体总量最多的一组是( ) 选项 M N
A Na Al B Na Mg C Al Na D Mg Na 1
1mol的Na、Mg、Al三种金属的质量分别为23克、24克、27克,0.1mol的金属M与0.2mol的金属N质量在选项中分别为: 选项 M N
A
Na:2.3克 Al:5.4克
B
Na:2.3克 Mg:4.8克
C
Al:2.7克 Na:4.6克
D
Mg:2.4克 Na:4.6克
反应物、生成物间质量比:
盐酸溶液中HCl总量为:14.6克,与A、B反应反应Mg、Al有剩余,产生H2各0.4克;与C反应Na有剩余,Na要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因此氢气质量大于0.4克;从比例关系中可以看出,酸在D的反应,Na、Mg与HCl刚好完全反应,产生H2各0.4克,故选C.
6.化学实验中经常需要用蒸馏水冲洗已用自来水洗净的烧杯。设洗后烧杯内残留“自来水”为1 mL,用20 mL蒸馏水洗2次,烧杯中残留的“自来水的浓度”为原来的( ) A.1/20 B.1/21 C.1/441 D.无法计算
7. 如图所示,有一个盛水玻璃容器,水中浮着一个倒立的玻璃杯,杯中封有部分空气,处于图示的静止状态,当小管中水位发生变化时,关于玻璃杯状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往小管中加水,玻璃杯将向上运动
B、往小管中加水,玻璃杯仍然保持静止状态
C、打开阀门,小管中水位下降,玻璃杯将向上运动 D、不管小管中水位升还是降,玻璃杯永远保持静止
选C。
因为,小管与容器相通。容器内的水压与小管水位成正比。
当小管水位上升,容器内水压增加,玻璃杯中的空气被压缩,玻璃杯受到的浮力随之减小,玻璃杯向下运动。
同理,当小管水位下降,容器内水压减小,下班杯中的空气体积增大,玻璃杯受到的浮力随之增大,玻璃杯向上运动。所以选C。
2
8.已知反应:2H2S+SO2=3S↓+2H2O,在常温下向容器为10L的真空容器中注入34m克H2S气体和64n克SO2气体(m、n均为≤5的正整数)。待反应完毕后,容器内的气体的密度可能达到的最大值为( )
A、49g/L B、28.8g/L C、25.6g/L D、10.2g/L
9.有一个梯形物体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水的密度为ρ,深度为H,物块高度为h,体积为V,较小的下底面面积为S,与容器底紧密接触,其间无水。则该物体所受的浮力为( ) (A)ρgV (B)ρ(V—hS)g (C)ρ(V—HS)g (D)ρgV-(p0+ρgH)S
假如梯形物体不是与容器底紧密接触,它所受到的浮力是:ρgV
而梯形物体与容器底紧密接触时,它的底面没有受到向上的压力,这部分的力应该是水给底面的浮力和大气给的力,也就是(ρ0+ρgH)S ,所以总浮力应该要减去这部分向上的压力,即F浮=ρgV-(ρ0+ρgH)S
10. 如图所示,甲,乙,丙为三个光滑线型轨道,带孔的光滑
小球套在光滑轨道上,并沿轨道的顶端滑动。轨道的高度和总长度相同。将小球从轨道的顶端由静止开始释放,经过时间t滑到轨道的底端,则关于时间t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小球所用时间最少。 B 乙图中小球所用时间最少。
C 丙图中小球所用时间最少 D 甲,乙,丙三个图中小球所用的时间相同。
11.将质量为m0的一小杯热水倒入盛有质量为m的冷水的保温容器中,使得冷水温度升高了3℃,然后又向保温容器中倒入一小杯同质量同温度的热水,水温又上升了2.8℃。不计热量的损失,则可判断( )
(A)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为87℃,m0:m=1:28 (B)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为69℃,m0:m=1:32 (C)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为54℃,m0:m=1:24 (D)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为48℃,m0:m=1:20 12.氟利昂(From)实际是指一些氟和氯取代的含一个、两个碳原子的多卤代烷,它们的结构特点是在同一碳原子上连有两个以上的氯和氟原子。氟利昂用数字表示它的结构,商业上用Fxxx代号表示。F右下方的数字,个位数代表分子中氟原子的个数,十位数代表氢原子的个数加1,百位数则表示分子中碳原子数减1(若为0则省略),氯原子数省略。例如CF2Cl2的代号为F12,有一种代号为F22的氟利昂的化学式应为( )
3
A. CHClF2 B. C2Cl2F3 C. C2Cl2F4 D.CH2F2
止状(A)(B)(C)(D) 13. 如图,两木块A和B被水平力F通过档板C压在竖直墙上,处于静态,则( )
物体A对B没有静摩擦力。
物体A对B的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物体A对B的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对A+B整体分析,除重力外还必定受到与重力平衡的力,根据对称性,墙面和挡板对这个整体具有大小相同的静摩擦力f;2f=GA+GB …(1)
对B(或A)进行分析:设B受到A的静摩擦力为fAB(大小方向待定)且设fAB方向向上,则有:f+fAB=GB …(2) 联立(1)(2)得到:fAB=(GB-GA)/2
讨论:若GA>GB,则fAB>0,表示A对B的静摩擦力如所设方向向上;若GA=GB,则A、B之间恰无摩擦力;若GA<GB,则A对B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显然,挡板与墙面不可能同为光滑的,如果其中一个是光滑的,同样可以分析得到,只能选D.
假如挡板光滑,则A将受到与其重力平衡的B对A的摩擦力,方向向上═>据牛顿第三定律,A对B的摩擦力向下;
而当墙面光滑时,类似的分析可知A对B的摩擦力方向向上,仍然不能确定.也就是说,不论哪个光滑,选项只能是D 故选D.
14. 现对某物质A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若蒸发m克水析出a克固体,若蒸发2m克水析出b克固体,若蒸发4m克水析出c克固体,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c?a?b B.c?3b?a C.c?2b?a 2D.c?3b?2a
A为理想电流表.若电流只从A点流入此电路,15. 如图所示是电路的某一部分,R1=R2>R3,○
且流过R1的电流为0.2A,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不可能从C点流出,只能从B点流出.
AA的电流为零. B.流过○R1A??? C.流过R2的电流一定大于0.4A. CRB3 D.R2两端的电压不一定比R3两端的电压大. R2
分析:1,由于S为理想电流表,故A点和C点相当于接通,A和C点等电位,已知A点有电流流入,故C 点也是为流入电流,而非流出; 2,由于C有电流流入,故电流表A不为零; 3,由于RR3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