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把下图甲所示的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乙中的
A. B. C. D.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所以在光屏上会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分析各选项可知,只有B选项中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B.
2.汽车匀速直线上坡的过程中,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D 【解析】
匀速直线,A中的速度时间图像应该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水平线,A错,而B中路程时间图像水平线表示路程不变是静止,B错,上坡过程,高度升高重力势能和重力和高度有关,重力势能变大,C图像描述的是重力势能变小,C错,动能和质量速度有关,而质量速度都没有变化因此动能不变,D对
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将A、B、C三个体积相同的正方体分别放入容器内,待正方体静止后,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方体A、B、C受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A>FB>FC B.正方体A、B、C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A>ρB>ρC C.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甲>p乙>p丙 D.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关系为F甲=F乙=F丙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因为三个物体体积相同,由图可知VA排?VB排?VC排根据公式F浮=?液gV排可以判断出三个正方体受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A?FB?FC,故A错误;
B. 根据物体的沉浮条件可知:正方体A、B、C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A?ρB?ρC,故B错误; C.D. 因为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h相同,根据p=?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相等,三个容器底面积相同,所以根据F=pS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相同,故C错误D正确; 4.在“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如图所示,则
A.小车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B.小车在毛巾水平面上所受的阻力使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C.小车在棉布水平面上运动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
D.小车在木板水平面上速度减小得最慢,此时它的惯性最大 B 【解析】 【详解】
A、小车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错误; B、小车在毛巾水平面上受到阻力的作用,阻力使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正确;
C、小车在棉布水平面上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阻力的作用,速度越来越慢,不是平衡状态,故错误; D、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惯性是不变的,故错误.
5.如图所示,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其从①一②一③.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A.逐渐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 【解析】 【详解】
各个力的力臂如下图所示:
B.逐渐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①—②—③,力臂先变大后变小,所以力先变小后变大.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灯L1、L2都能正常工作,甲、乙两个电表的示数之比是2∶3,此时灯L1、L2的电阻之比是
A.2∶l B 【解析】 【分析】 【详解】
B.l∶2 C.3∶2 D.2∶3
开关S闭合后,灯L1、L1都能正常工作,说明电路没有故障,从图中可以看出,甲表与L1并联,乙表与电源并联,所以甲乙为电压表,甲、乙两个电表的示数之比是1∶3,说明L1两端电压与电源电压之比为1∶3,又L1、L1串联,所以L1、L1电压值比为l∶1,由串联分压可得L1、L1的电阻之比是l∶1. 7.如图所示,重为50N的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大小为15N、方向与水平地面成??37o、斜向上的拉力F拉动木块,使木块沿水平地面匀速滑行.拉力F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为F1和F2.取
sin37o?0.60,cos37o?0.80.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块受到的合力为零 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15N C.木块受到的支持力为41N
D.木块受到的支持力与木块对地面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拉力,由于物体匀速运动,所以合力为零,故A正确; B.物体受力如图,根据正交分解得摩擦力:f=F1=F×cos37°=15N×0.8=12N;故B错误
C.木块受到的支持力:N=G-F2=G-F×sin37°=50N-15N×0.6=41N;故C正确;
D.木块受到的支持力与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
8.如图所示的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木铲 B.不锈钢锅
C.玻璃杯 D.陶瓷盘
B 【解析】 【详解】
生活中常见的导体有各种金属、酸碱盐溶液、石墨、人体、大地等;常见的绝缘体有玻璃、橡胶、陶瓷、空气、蒸馏水等。所以,木铲、玻璃杯和陶瓷盘都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不锈钢锅是由金属制成的,
是导体,故只有B符合题意。
9.下列对与光有关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潭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B.桃花看上去是红色是因为它吸收了太阳光中的红光 C.电视机的遥控器是通过发射紫外线来控制电视机的 D.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D 【解析】 【详解】
A. 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看起来水底好像变浅了,故A错误;
B.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桃花呈现是红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光中的红、而把其他颜色的光全部吸收,故B说法错误;
C. 电视机的遥控器通过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故C说法错误;
D. 近视眼是由于眼睛对光的汇聚能力过强,从而使像成在视网膜前边,所以近视眼镜是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故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10.杂技演员站在楼梯上处于静止状态,人没与墙面接触,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如图.则人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B 【解析】 【详解】
杂技演员站在楼梯上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所受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支持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故B正确,选项ACD错误,故答案为B.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1.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电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原理制成的 B.奥斯特实验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C.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D.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有电流产生
BCD 【解析】 【详解】
A.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
B.奥斯特实验中,给导线通电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故B正确; C.光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3×105km/s,故C正确;
D.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电流,这种电流叫感应电流,故D正确.
12.图所示的是中国科技馆展示的地热发电模型,它模拟了地热发电过程:左侧水管内水位降低,蓝色 LED 灯逐渐向下亮起,表示冷水注入地下.随后,红色 LED 灯亮起,表示冷水被加热成热水,接着右侧水管下方喷出烟雾,表示高温地热已将热水变为水蒸气.水蒸气进入汽轮发电机,地面上的LED 灯发光表示发电成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右侧水管下方喷出的烟雾是水蒸气
B.水蒸气推动汽轮发电机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C.高温地热将热水变为水蒸气的过程中,热水需要放热 D.地热发电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BD 【解析】 【详解】
A.水管下方喷出的烟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错误;
B.水蒸气推动汽轮发电机做功,水蒸气对外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故正确; C.高温地热将热水变为水蒸气的过程中,是汽化过程,热水需要吸热,故错误; D.地热发电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正确.
13.中国传统建筑既有艺术设计之美,又蕴含丰富的科学知识。其中屋顶的曲线设计就可以用数学中的“最速降线”来解释。雨滴从屋顶滑落,沿着“最速降线”的路径,所用时间最短,进而减少对屋顶的损害。
科技馆中有一件叫做“最速降线”的展品,它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将两个相同的小球A和B分别放在甲、乙两轨道的起点,同时释放,发现在乙轨道上的小球B先到达终点。在小球沿轨道从起点到终点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B沿轨道乙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较长 B.小球B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球A全程的平均速度 C.轨道甲为“最速降线”
D.运动过程中小球的动能转化为小球的重力势能 AB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两球的质量相同,最初的高度相同;
AB.由图可知,小球B沿轨道乙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较长,且在乙轨道上的小球B先到达终点,即所用时间较少,根据v=
s可知,小球B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球A全程的平均速度,故AB正确; tC.由题知,在乙轨道上的小球B先到达终点,即所用时间较少,所以轨道乙为“最速降线”,故C错误; D.运动过程中小球的质量不变,高度降低,速度变大,所以重力势能变小,动能变大,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故D错误。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阻力,小球摆到与A等高的B点沿原来的方向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沿方向____(填数字序号)运动,你推理的依据是:_____.
3 此时速度为零,绳子断开,只受重力,竖直向下运动 【解析】
解答:由于小球被静止释放,不计摩擦,它可在A. 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小球速度恰好为零,此时若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只受重力作用而竖直下落.所以,将沿竖直向下方向运动. 1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6V保持不变,小灯泡标有“2.5V 0.3A”字样,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50Ω 1A”,
电流表的量程应选择_____A,为了保证电路各元件都能安全使用,则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至少是_____Ω。
0~0.6 11.7 【解析】 【详解】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灯泡额定电流为0.3A,∴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灯泡正常发光时即两端的电压为2.5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分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滑=U﹣UL=6V﹣2.5V=3.5V,∵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滑=
U滑3.5V≈11.7Ω。 =
0.3AI16.小强同学迟到了,走到教室外听到老师正在讲课,就知道是在上物理课.他除了根据讲课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来判断.教室外面有较嘈杂的声音,关上门窗是在_______减弱噪声.学校大门外噪声监测设备的显示屏上某时刻显示的数字是72.16,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 音色 传播途中 分贝(dB) 【解析】 【详解】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所以,不同人的声带发声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由此能听出是哪位老师在上课;关上门窗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噪声的单位是分贝(dB),此时的噪声是72.16dB.
17.如图,实心正方体A、B的材质与表面粗糙程度相同,且mA:mB=1:8,A、B叠放于水平地面,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种情况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_____,水平推力F甲:F乙=_____。
4:1 1:1 【解析】 【详解】
因实心正方体A、B的材质相同,即密度相同,所以,由m=ρV=ρL3可得,它们的边长之比:=
=
=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甲、乙两种情况对地面的压强之
比:======;因两种情况下整体对地面的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所以,
整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相同,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推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甲=F乙=f,即F甲:F乙=1:1。 18.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填空.
(1)如题1图所示的热水壶,倒水时需用力紧握壶柄,是通过_____来增大摩擦.
(2)该壶嘴上有一个能绕A点活动的金属片,水烧开时,“热气”会将金属片冲开,此时“热气”的内能转化为金属片的_____,这与汽油机的_____冲程能量转化过程相同.
(3)一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曲轴转速为600r/min,对外做功一次约为1500J,这台汽油机的功率为_____W. (4)汽油机装有汽化器,如题2图,它的作用是通过喷油管喷出汽油与流过的空气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气体再进入气缸.为使喷油管内汽油快速喷出,应将管口安装在_____(选填“A”或“B”)位置,因为此处空气流速大,压强_____.
增大压力 机械能 做功 7500 A 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倒水时需用力紧握壶柄,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2)水烧开的时候,“热气”总是将壶嘴上的金属片冲开,热气对金属片做功,热气的内能转化金属片的机械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水汽冲金属片现象相当于如图汽油机的做功冲程;
(3)汽油机飞轮转速是600r/min,每分钟飞轮转动600圈,完成300个工作循环,对外做功300次,做300=4.5×105J,这台汽油机的功率为:功冲程工作时,推动活塞一次做功1500J,1min做功W=1500J×
W4.5?105JP=??7500W ;
t60s(4)由图可知,A处粗,B处细,等质量的空气经过A、B时,A处流速大于B处流速,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知,A处的压强小于B处的压强,故将管口安装在A处,喷油管内汽油更容易快速喷出.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
19.R2=12Ω,S2都闭合时.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L标有“12V 12W”的字样,当S1、电流表示数为1.2A.这时灯L正常发光(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求:
(1)电源电压; (2)电阻R1的阻值;
(3)若将开关S1、S2都断开.此时灯L实际消耗的功率是多少? (1)12V;(2)60Ω;(3)3W. 【解析】 【详解】
(1)当S1、S2都闭合时,L与R1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灯泡正常发光,所以,电源的电压U=UL=12V;
(2)当S1、S2都闭合时,由P=UI可得,通过灯泡的电流:IL=PL/UL=12W/12V=1A,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R1的电流:I1=I-IL=1.2A-1A=0.2A,由I=U/R可得,
R1的阻值:R1=U/I1=12V/0.2A=60Ω;
(3)灯泡的电阻:RL=UL/IL=12V/1A=12Ω,将开关S1、S2都断开时,L与R2串联,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中的电流:I′=U/RL+R2=12V/12Ω+12Ω=0.5A,则灯L实际消耗的功率:PL=(I')2RL=(0.5A)2×12Ω=3W.
20.如图甲所示是建筑工人使用滑轮组提水泥的情景,他用20s的时间把重为300N的水泥从地面上匀速提升4m,拉力做的功W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提水泥做的有用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拉力的大小;
拉力做功的功率.
(1)1200J;(2)75%;(3)200N;(4)80W. 【解析】 【详解】
滑轮组的动滑轮绕 2段绳;
(1)提水泥做的有用功:W有用=Gh=300N×4m=1200J; (2)由图乙读出20s内做的总功:W总=160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W有用W总×100%=
1200J×100%=75%;
1600J(3)拉力移动距离s=2h=2×4m=8m, 拉力F=
W总1600J==200N;
8msW总1600J==80W.
20st(4)拉力的功率:P=
答:(1)提水泥做的有用功为1200J; (2)机械效率为75%; (3)拉力大小为200N; (4)拉力的功率为80W.
21.体积为2?10?3米的合金小球浸没在水中,求小球所受的浮力F浮. 19.6N 【解析】 【详解】
10-3 m3 , 由于小球浸没于水中, 所以,V排 =V=2×由阿基米德原理知道,小球受到的浮力是:
F浮 =ρ水 gV排 =1×103 kg/m3 ×9.8N/kg×2×10-3 m3 =19.6N。 五、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2.根据图中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请在图中标出螺线管的 S 极和电源的正极.
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小磁针N极向右,则得螺线管左侧为S极,右侧为N极,由安培定则得电流由右侧流入螺线管,即电源左侧为正极,右侧为正极,如图所示:
考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23.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中作出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_____)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长方体对角线的交点确定出重心,然后过物体重心画带箭头的线段,方向竖直向下,即重力G示意图;在斜面上选取物体与接触面的中点为压力的作用点,过压力作用点画垂直于斜面、带箭头的线段即压力F示意图;如图所示: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2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准备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
实验时,小明应选_____作为平面镜(填字母),
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_____.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选_____两支蜡烛(填字母).实验时镜面与桌面必须_____.实验中小明把光屏放在烛焰所成像的位置上,他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时间是_____.
G 确定像的位置 BC 垂直 虚 10:1 【解析】 【详解】
(1)在本实验中要验证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应选透明的玻璃作为平面镜,这样可以方便地确定像所在的位置;
(2)他应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来验证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这一结论;
(3)为了保证像与物体的连线与桌面平行,所以应让镜面与桌面必须垂直;
(4)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这个像无法用光屏来接收,在光屏上不能成像;
(5)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所以在镜中看到像与物体的左右正好相反,故可以从纸的反面来看,可读出正确的读数应为10:1.
25.如图甲所示是小刚“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其中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有A规格“10Ω 2A”、B规格“50Ω 1A”可选.
(1)本实验应该选择_____规格的滑动变阻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闭合开关前,图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_____(选填“A”或“B”)端. (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______)
(3)检查电路连接无误,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小刚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有示数但都很小,且看不到小灯泡发光,其原因是_____
(5)当变阻器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V.要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向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B B 灯泡断路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太大,灯
泡的实际电功率很小 1.2 A 【解析】 【分析】 【详解】
(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UL=2.5V,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路电流约为
I?UL2.5V??0.25A RL10?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滑=U﹣UL=6V﹣2.5V=3.5V, 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滑=U滑3.5V??14??10? I0.25A所以本实验中应该选择规格为“50Ω 1A”的B滑动变阻器;在连接电路时,为保护电路,开关应断开;为保护电路,在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置于最大阻值处,由图可知,P应处于B端;
(2)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中,电流表选择的量程是0﹣0.6A,滑动变阻器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如图所示:
;
(3)闭合开关S,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说明电路此时为断路,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并联部分断路,故其电路故障可能是灯泡断路;
(4)闭合开关后,电流表和电压表有示数但都很小,此时有电流流过灯泡,而看不到小灯泡发光,说明灯泡的实际功率太小,故其原因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太大,灯泡的实际功率很小; (5)电压表使用0~3V量程,分度值为0.1V,电压为1.2V;要使灯泡正常工作,灯泡两端电压从1.2V增大到2.5V,电路电流要增大,总电阻要减小,滑动变阻器的电阻要减小,滑片向A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为止.
26.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英做了如图甲所示的三次实验,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砝码、两个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实验中第1次和第2次用相同的长木板,第3次用表面更加粗糙的长木板.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做_____,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拉力的大小. (2)比较1、2两次实验,得出结论:_____.
(3)比较_____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刚开始小英做第1次实验时控制不好力度,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木块在第7s时的摩擦力为_____N.
(5)小芳同学将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_____,大小为_____N.这样改进的好处是_____.
匀速直线 等于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3 3 水平向右 2.8 不需要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实验操作 【解析】 【详解】
(1)只有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由1、2两次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的关系,故可以得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需要控制压力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图2、3两次符合要求.
(4)由图丙可知:2~6s物体做匀速运动,此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由图乙可知此过程的拉力为3N,所以滑动摩擦力为3N;6~8s物体做减速运动,但由于压力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仍为3N,故第7s时,摩擦力为3N;
(5)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拉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方向水平向左,故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水平向右;
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1N,此时示数为2.8N,即拉力为2.8N,故滑动摩擦力为2.8N;
改进后,木块与弹簧测力计固定不动,拉动木板运动,一方面,不需要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实验操作,另一方面,由于测力计静止便于读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