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史一轮复习专题近现代以来中日关系的演变每日一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0 18:47: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专题 近现代以来中日关系的演变

(2018年山东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20世纪50—60年代,中日民间外交取得丰富成果,在经贸上达成了许多重要的贸易协定和渔业协定,在文化交流上两国文艺界人士和团体互访频繁。这种现象说明 A.中日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B.中国放弃了“一边倒”外交方针 C.日本放弃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 D.中日有改善政治关系的民众基础 【参考答案】D

【解题必备】全面认识中日关系 1.中国近代

(1)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1900年,同英法美俄德意奥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1904年日本发动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日本夺取了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4)一战期间:1914年日本出兵中国东北,并提出“二十一条”,妄图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 (5)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先后发动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及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建国以后

(1)五六十年代:日本追随美国,仇视中国 (2)七十年代

①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地位提升。 ②表现: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 (3)九十年代以来 ①原因

a.二战后对日本军国主义清算不彻底;

b.70年代以来,日本积极寻求世界霸主地位,军国主义思想抬头。 ②表现

中日关系一波三折,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抬头,修改教科书,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扩军等错误举措,

1

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发展。

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

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中美关系 B.中美关系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C.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 D.中日关系是维护远东和平的关键

2014年以来,整个世界在中日外交恶化问题上表态谨慎和纠结,日本与西方有共同价值观,理应是

朋友。中国对世界重要性太大,世界与中国的关系更重要,大多数欧美国家更希望中日改善关系,各国和中日都保持密切经贸关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日本积极改善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B.日本极力提升政治诉求大国地位 C.多极化格局使各国相互制约又联系密切 D.中国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清王朝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实行抗战的阶段。……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今天的抗战,中间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这主要是由于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相反的,他们把抗战看成只是政府的事。

2

——《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8月25日

材料三 “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第三,日本的安全保障……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安保条约,还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在亚洲建立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毛里和子《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联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后半叶中国发生的变化。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中国的政治形势。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中共与国民党各自的抗战理念。

(3)材料三中“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开始于何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的背景及影响。

2.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世界各国在中日问题上持谨慎态度,说明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处于相互制约的状态,这表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加强,故C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

3.【答案】(1)理解:19世纪末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深重。

变化: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维新思想的传播,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但是依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

(2)政治形势: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中共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战场;国民政府发布《自卫抗战声明书》

抗战理念:国民党,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中共,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3)1972年。背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日本朝野各界人士要求;日本稳定及远东和平的需要。 影响: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打击即从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分别从政治、经济和思想角度回答,特别指出这些变化并没有带来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性改变。 第(2)问,第一小问,从当时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考虑,国外来讲,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国内的角度,共产党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战场。国民党发表《自卫抗战声明》;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他们把抗战看成只是政府的事”可知,当时国民党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实行的是全面抗战路线。

4

5

史一轮复习专题近现代以来中日关系的演变每日一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71mx55pu479ew80o94h77xpo584e200qy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