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验内容
将DG011试验箱和DY04电源板的±12V偏置电压及地线接好。 1、 受控源VCVS的转移特性U2=f(U1)及外特性U2=f(IL) (1)按图5-2接线,RL取2KΩ。
? 按表5-1调节稳压电源输出电压U1,测量U1及相应的U2值,填入表5-1中。 ? 绘制U2=f(U1)曲线,并由其线性部分求出转移电压比μ。
VCVS 表5-1
U1(V) U2 (V) 曲线。
VCVS 表5-2
RL(KΩ) 0短路 U2(V) IL(mA) 1 2 10 30 100 ∞开路 0 1 2 3 4 5 (2)保持U1=2V,按表5-1调节RL值,测量U2及IL值,填入表5-2中,并绘制U2=f(IL)
2、受控源VCCS的转移特性IL=f(U1)及外特性IL=f(U2) (1)按图5-3接线,RL取2KΩ。
? 按表5-3调节稳压电源输出电压U1,测量U1及相应的IL值,填入表5-3中。
5
? 绘制IL = f(U1)曲线,由其线性部分求出转移电导gm。
VCCS 表5-3 U1( V ) IL(mA)
(2)保持U1=4V,按表5-4调节RL值,测量IL及U2值,填入表5-4中,并绘制IL=f(U2)
曲线。
VCCS 表5-4 RL(KΩ) IL (mA) U2(V )
3、CCVS的转移特性U2=f(I1)及外特性U2=f(IL) (1)按图5-4接线,IS为可调恒流源。RL取2KΩ。
0 0.5 1 1.5 2 2.5 3 3.5 4 0 1 2 3 4 5
? 按表5-5调节恒流源输出电流IS,测量IS及相应的U2值,填入表5-5中。
? 绘制转移特性曲线U2=f(IS),由线性部分求出转移电阻rm。
CCVS 表5-5
IS( mA ) U2 ( V ) 0 0.8 1.2 1.6 2.0 (2) IS=1mA,按表5-6调整RL,测量U2及IL值,填入表5-6中。并绘制负载特性曲
线U2=f(IL)。
CCVS 表5-6 RL(KΩ) U2 ( V ) IL (mA) 1 2 10 30 100 ∞ 6
4、受控源CCCS的转移特性IL=f(I1)及外特性IL=f(U2)。 (1)按图5-5接线,IS为可调恒流源。RL取2KΩ。
? 按表5-7调节恒流源的输出电流IS,测量相应的IL值,填入表5-7中。 ? 绘制IL=f(IS1)曲线,并由其线性部分求出转移电流比α。
CCCS 表5-7 IS(mA) IL(mA)
(2) IS=0.4mA,按表5-8调整RL,测量IL及U2值,填入表5-8中。并绘制负载特性
曲线IL=f(U2)曲线。
CCCS 表5-8
RL( K ) IL (mA) U2( V )
0 0.1 0.2 10 16 30 0 0.2 0.4 0.6 0.8 1 六、实验报告
1、 根据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四种受控源的转移特性和负载特性曲线,
并求出相应的转移参量。
2、 对实验结果作合理分析和结论,总结对四种受控源的认识和理解。
7
负阻抗变换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负阻抗变换器的组成原理。
2、学习负阻抗变换器的测试方法。 3、加深对负阻抗变换器的认识。
二、原理及说明
1、负阻抗是电路理论中一个重要基本概念,在工程实践中广泛的应用。负阻抗的
产生除某些线性元件(如燧道二极管)在某个电压或电流的范围内具有负阻特性外,一般都由一个有源双口网络来形成一个等值的线性负阻抗。该网络由线性集成电路或晶体管等元件组成,这样的网络称作负阻抗变换器。
按有源网络输入电压和电流与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可分为电流倒置型和电压倒置形两种(INIC及VNIC),电流倒置型电路模型(INIC)如图6-1所示。
在理想情况下,其电压、电流关系为:
U2 = U1
I2 = KI1 (K为电流增益)
如果在INIC的输出端接上负载ZL,如图6-2所示,则它的输入阻抗为Z1为: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