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三角螺纹车刀,刀刃宽度等于0。
度 刀具角度:刀具切削段两侧边与垂直于
切削方向的夹角,
刀尖宽度:螺纹齿底宽度。
4. 轮廓粗车
功能:实现对工件外轮廓表面 、内轮廓表面和端面的粗车加工,快速清除毛坯的多余
部分
操作要点:要确定被加工轮廓和毛坯轮廓,被加工轮廓和毛坯轮廓两端点相连,两轮廓
共同构成一个封闭的加工区域。此区域的材料将被加工去除。 操作步骤:
1) 在“数控车”菜单的子菜单选取“轮廓粗车”,或在工具条中点击 图标,
系统弹出加工参数表如下图:
5
2) 在参数表中首先确定被加工的是外轮廓,还是内轮廓或端面,接着按加工要求确定
其它各加工参数。
3) 拾取被加工的轮廓和毛坯轮廓,拾取方法大多为“限制链拾取”,此外还有“链拾取”,
“单个拾取”。拾取箭头方向与实际加工方向无关。 4) 确定进退刀点。生成轨迹。 5) 生成G代码。点击 工具条中的
指令。
参数说明
1) 加工参数
加工表面类型
外轮廓:采用外轮廓车刀,缺省加工方向角度为180度,(与X轴正方向为0)。 内轮廓:采用内轮廓车刀,缺省加工方向角度为180度,(与X轴正方向为0)。 车端面:采用外端面车刀,缺省加工方向角度为-90度,或270度(与X轴正方
向为0)。
6
图标,再拾取相应的刀具轨迹,即可生成加工
加工参数:
加工精度:对于直线和圆弧,机床可以精确地加工,机床将按给定的加工精度把
样条转化成直线段处理。
加工角度:刀具切削方向与机床Z轴正方向的夹角。 干涉前角:做前角干涉检查时,确定干涉检查的角度。 干涉后角:做后角干涉检查时,确定干涉检查的角度。
加工余量:加工结束后,加工表面与最终加工结果相比的剩余量。
拐角过渡方式:
圆弧:在切削过程中遇到拐角时刀具从轮廓的一边到另一边的过程中,以圆弧方
式过渡。
尖角:在切削过程中遇到拐角时刀具从轮廓的一边到另一边的过程中,以尖角方
式过渡。
反向走刀:
否: 刀具按缺省方向走刀,即刀具从机床Z轴正向向Z轴负向移动。 是: 刀具按缺省方向相反的方向走刀。
详细干涉检查:
否:假定刀具前后干涉角均为0度,对凹槽部分不做加工。
是:加工凹槽时,用定义的干涉角度检查加工中是否有刀具前角及底切干涉,并
按定义的干涉角度生成无干涉的切削轨迹。
退刀时沿轮廓走刀:
否:刀位行首末直接进退刀,不加工行与行之间的轮廓。
是:两刀位行之间如果有一段轮廓,在后一刀位行之前、之后增加对行之间轮廓
的加工。
刀尖半径补偿:
编程时考虑半径补偿:所生成代码即为已考虑半径补偿的代码,无须机床再进行
刀尖半径补偿。
由机床进行半径补偿:在生成加工轨迹时,假设刀尖半径为0,按轮廓编程,不
进行刀尖半径计算。所生成代码在用于实际加工时应根据实际刀尖半径由机床指定补偿值。
2)进退刀方式:
7
进刀方式:
与加工表面成定角:指在每一切削行前加一段与轨迹切削方向夹角成一定角度的进刀
段,刀具垂直进刀到该进刀段的起点,再沿该进刀段进刀至切削行。角度定义该进刀段与轨迹切削方向的夹角,长度定义该进刀段的长度。
垂直进刀:指刀具直接进刀到每一切削行的起始点。
矢量进刀:指在每一切削行前加入一段与系统X轴(机床Z轴)正方向成一定夹角的
进刀段。
退刀方式:
与加工表面成定角:指在每一切削行后加一段与轨迹切削方向夹角成一定角度的退刀
段,刀具先沿该退刀段退刀,再从该退刀段的末点开始垂直退刀。角度定义该退刀段与轨迹切削方向的夹角,长度定义该退刀段的长度。
垂直退刀:指刀具直接退刀到每一切削行的终止点。
矢量退刀:指在每一切削行后加入一段与系统X轴(机床Z轴)正方向成一定夹角的
退刀段。
3) 切削用量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