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中国结? (2)、中国结的发展历史。 (3)、中国结的特点。 二、说一说:
1、播放音乐,欣赏图片。 2、谈欣赏后的感受。
这些中国结有什么含义?你能根据它们的造型说一说吗? 三、做一做:
1、四人为一小组,相互帮助,协作完成。(以基本结为主) 2、展示作品。 3、联系生活实际创新。
引导思考:在什么地方使用中国结饰品?为与环境相一致,应如何设计?
四、我的收获
我对自己的作品( ),因为( )。 五、活动延伸
“试一试”:我的得意之作。
4、树对风速和气温的影响
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树木对风速和气温的影响,以及树木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爱护树木的意识,提高植树造林的自觉性。
2、 通过户外测试和整理有关数据,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及集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直接测试和讨论,掌握第一手资料,形成具体的感性认识。
课前准备:风速器、纸风车、温度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设疑激趣
1、观察两幅背景资料图,说说图中的树木起到了什么作用。 2、设疑:树木对风和气温有影响吗?有什么影响? 二、想一想:测试需要哪些工具?
1、出示风速器、纸风车、温度计。
2、知道这些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吗?你还知道别的工具吗?想得越多越好。 3、动手制作“小风车”等工具。 三、测一测
1、师:让我们测量一下有树木和没有树木的地方,在同一时间的气温和风速有没有不同。
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
2、树对风速有影响吗?
将收集到的数据填入表格。 三、 说一说:
1、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吧!
2、我的收获:今天的活动使我了解了…… 活动中我对自己最满意的是…… 四、活动延伸:
1、做一做:调查自己家或学校附近的树木变化情况及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有什么发现吗?
2、试一试:把你在调查中了解到的树木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写成一份调查报告。
5、破坏森林的后果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研究森林与人类关系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及分析、使用资料的能力。 3、在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整理、分析、使用资料的全过程。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及分析、使用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表格、图片、笔、资料、录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观看录像:沙尘肆虐,气候异常,洪水泛滥,珍惜动物失去栖息地…… 2、思考: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二、读一读
1、读背景资料中的文字,谈谈自己的感受。 2、简介有关古巴比伦王国的一些情况。
3、这座世界文明古国最后却变成沙漠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三、做一做
1、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破坏森林的后果”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2、推选“新闻发言人”,在班级内“发布”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3、比一比,评出“最佳新闻发言人”。 4、环保知识竞赛。 四、写一写
把你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五、议一议
1、四人小组,大胆设想没有森林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景象。 2、汇报结果
3、小结:森林消失后人类的生存环境哪些方面会受到严重影响。 4、环保小论坛:自由发表见解。 六、想一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