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4.1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下图为“某大洋部分海区年平均每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3题。
1.该等值线分布图反映的是________两者之间的热量补给关系( )。 A.太阳和陆地 B.海洋和大气 C.太阳和大气 D.太阳和海洋 2.图中A处的值可能是( )。
A.230 B.180 C.110 D.90 3.图中A海区表层海水热量的直接来源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 C.陆地 D.大气 分析下表,完4-6题。 地区 甲 乙 气温日较差 大 小 气温年较差 大 小 最高气温月 7月 8月 最低气温月 1月 2月 4.关于甲、乙两地的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均在北半球 B.甲.乙均在南半球
C.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 D.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5.甲、乙两地气候( )。
A.都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B.都具有明显的大陆性
C.甲具有海洋性,乙具有大陆性 D.甲具有大陆性,乙具有海洋性 6.甲、乙两地气候的形成原因是( )。
A.大气环流 B.太阳辐射 C.海陆差异 D.洋流 读图,完成第7-10
7.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图中没有表示出的海气相互作用中热的交换过程是( )。 A.太阳辐射 B.海洋的长波辐射 C.水汽凝结时的潜热辐射 D.太阳的短波辐射
9.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大西洋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少的是( )。 A.低纬海域 B.中低纬海域 C.高纬海域 D.中高纬海域
10.沿海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洋面积大 B.海水的比热容大 C.大气对海洋的调节作用明显 D.海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11.图中M、N两地沿海降水不同,主要原因是( )。
①大气环流不同 ②地形条件不同 ③洋流影响 ④海陆位置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2.关于海洋热量收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热量净收入从低纬海区到高纬海区逐渐减少 ②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③赤道地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④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下图是一个水循环的模式图。从图中判断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戊+己=乙+丙 C.甲-丁=戊+己 D.甲+丙=戊+丁 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位于某大洋两岸,则海—气交换的活跃程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
15.若①②③④处分别位于某大陆两岸,则海—气交换的活跃程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 二、综合题
高中地理试卷第2页,共5页
1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补绘图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气环流箭头,以表示正确的环流方向。
(2).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那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降水量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17.读“某年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值分布图”(下图),图中曲线表示等值线,数值表示高于正常年份的水温。回答问题。
(1)画出南美西岸A处的洋流方向。
(2)这种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被称为 。该现象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与该现象相反的现象称为 。这两种现象都是在 作用下, 相互作用 的表现。
(3)简述该现象发生时,对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南美西岸降水和渔业的影响。 (4)下面四幅图中,表示该现象的海水运动图和相应的大气环流图分别是 _______ 和 。
高中地理试卷第4页,共5页
【答案】
1.B 2.A 3.B 4.A 5.D 6.C 7.C 8.D 9.C 10.B 11.D 12.D 13.A 14.A 15.C
16.【小题1】 顺时针方向的箭头。 【小题2】
大气环流的势力要减弱。原因是:东西两侧下垫面的温差减小。东侧下垫面的气温比变化前升高,下沉气流势力减弱;西侧上升气流的势力要减弱。大洋西岸降水明显减少,因为这里的上升气流减弱,对流雨减少;大洋东岸的降水会明显增多,是由沿岸受暖流作用及下沉气流的势力减弱造成的。 17. (1)
(2)厄尔尼诺 太平洋中部信风的减弱 拉尼娜 大气环流 低纬度“海—气” (3)南美西岸:异常多雨,甚至洪涝灾害。由于表层海水温度升高,营养物质减少,致使海洋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渔业严重受损;澳大利亚东部:干旱(降水减少) (4)甲 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