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充沛,有利于铁皮石斛生长,冬季月均温在0℃以上,有利于铁皮石斛安全越冬,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提高铁皮石斛品质。
(2)根据材料,铁皮石斛“生存条件苛刻,自然繁殖能力低”,导致产量低;铁皮石斛被奉为“药中之上品”“植物黄金”,说明其药用价值极高,需求量大;铁皮石斛“常附生于林中树上或崖壁岩石上”,说明其采摘困难,加剧了其价格上涨。
(3)当地崖壁上广泛种植栽植铁皮石斛,提高了龙虎山植被覆盖率,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石斛的市场价格高,种植铁皮石斛,潜在经济价值高;铁皮石斛为多年生草本附生植物,可以一年种植多年收益,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铁皮石斛产业被称为当地致富“绿色银行”。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第三亚欧大陆桥是以深圳港为代表的广东沿海港口群为起点,由昆明经缅甸、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从土耳其进入欧洲,横贯亚、欧、非21个国家(含非洲支线的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和埃及四个国家)。将通过AMBDC机制(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机制)下的泛亚铁路西线,把亚洲南部和东南部连接起来,使整个亚洲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广大地区第一次通过铁路网完整地联系起来,成为我国继北部、中部之后,由南部沟通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以及欧洲、非洲的又一最便捷和安全的陆路国际大通道。
(1)试分析建设第三亚欧大陆桥的意义。
(2)试分析修建从昆明至达卡的铁路线有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
【答案】 (1)①比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航线行程短,省时省力;②陆上铁路运输比海运速度快,安全性好,受台风等天气影响小;③第三亚欧大陆桥的构建,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与亚欧大陆的直接融合,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④有利于加强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促进沿线国家人民的富裕作出积极贡献;⑤充分发挥我国云南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区位优势,促进资源的开发、旅游、对外贸易发展等。
(2)①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②从云贵高原到恒河三角洲,
穿越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地形起伏大;③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地下暗河、溶洞,地质基础不稳定;④沿途气候湿热,森林比较茂密。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交通线建设。(1)交通线建设的意义主要从改善交通(运输时间和距离)、资源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加强交流和合作等方面分析。(2)影响交通线建设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地质条件、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非洲西部撒哈拉地区连年严重干旱,造成空前灾难,“荒漠化”名词于是开始流传开来。荒漠化最终结果大多是沙漠化,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的治理需广泛的国际合作,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
请你说出针对土地荒漠化这一环境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解决措施?
【答案】措施:①合理用水;②封沙禁牧、;③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④禁樵禁采,营造薪炭林,推广省柴灶;⑤控制人口增长;⑥实行栏养,建人工草场。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土地荒漠化的解决措施。近些年来荒漠化以人为原因为主,荒漠化治理措施从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恢复当地生态环境角度思考。 【详解】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产业结构调整、控制人口、能源的解决等方面分析。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针对存在的人的不合理的行为采取措施,如针对过度开垦或者过度放牧问题,采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植被破坏地区要植树种草,恢复植被;不合理耕作地区,发展农业技术,保水土、治风沙;针对过度樵采,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点睛】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包括沙漠化,根据地表形态特征和物质构成,可分为风湿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冻融及石漠化。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气候异常),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4.(22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1)简述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10分)
(2)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12分)
【答案】(1)交通运输线路里程增加,站点增多,密度增大;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沿海地区及其与中西部 之间的交通线明显增多,交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为主的省级综合运输网。(2)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 ,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级提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 【解析】 试题分析:
(1)交通网的变化特点应从线路长度、数量、方式及分布区域变化等角度分析。对比两幅图,可以看出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线路增多,尤其是沿海地区新增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线路沿途城市增多,说明站点增多。交通网络化更为明显。
(2)首先应了解城市化的表现,即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等。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加强对外联系,发达的城市交通系统不仅能够方便居民出行,而且可以刺激商业、旅游和消费的增长,从而带动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城市交通是联系社会生产、消费、流通和人民生活的纽带,对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交通条件的改善还可以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考点:考查交通变化特点的描述以及交通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