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第3版》 (专业必修课)授课教案
第9章 热电偶传感器 授课教案
学院 授课教师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课题:热电偶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教材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难点 重点 冷端温度补偿 课时安排:2 课次编号:12 热电偶的分度表的应用 1.了解温标的概念 2.了解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热电偶的选型; 3.掌握分度表的应用; 4.掌握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 演示、讲授、课堂互动、分析 教具:各种热电偶 采用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各教学环节和内容 演示实验: 将两根不同材质的金属(例如镍铬-镍硅)的端部绞在一起,用打火机烧该端部。用数字毫伏表测量另两端的输出热电动势。 可以看到,毫伏表的读数随铰接的端部的颜色变红而上升。 从以上演示,引入第一节的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9.1 温度测量的基本概念 9.1.1 温度 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概念是以热平衡为基础的。 提问:如果两个相接触的物体温度不相同,它们之间就会产生热______,热量将从温度______的物体向温度______的物体传递,直到两个物体达到______的温度为止。 温度的微观概念:温度标志着物质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越高,表示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越______。 9.1.2 温标 温标是衡量温度高低的标尺,是描述温度数值的统一表示方法(或定义方法)。温标明确了温度的单位、定义固定点的数值、内插标准仪器和标准的插补公式。各类温度计的刻度均由温标确定。国际上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热力学温标、1990国际温标等。 1.摄氏温标 摄氏温标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定为零度(0℃),把水的沸点定为100度(100℃)。在这两固定点间划分一百等分,每一等分为摄氏一度,符号为t。 2.华氏温标 华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水的沸点为212℉,两固定点间划分180个等分,每一等分为华氏1度,符号为θ。 美国在日常生活中还使用华氏温标。 1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第3版》 (专业必修课)授课教案
3.热力学温标 热力学温标是开尔文根据热力学定律提出来的最科学的温标,又称开氏温标。它的符号是T,其单位是开尔文(K)。 例如,100℃时的热力学温度T=(100+273.15)K=373.15K 。 开氏零度:热力学温标是纯理论的温标,人们无法得到,只能尽量达到,例如,可以达到0.1K。 4.1990国际温标 国际计量委员会根据第18届国际计量大会的决议,从1990年1月1日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采用1990年国际温标,简称ITS-90。 ITS-90定义了一系列温度固定点,测量和重现这些固定点的标准仪器以及计算公式。ITS-90的定义固定点共17个。 表9-2 温度传感器的种类及特点 所利用的物理现象 气体温度计 体积 热膨胀[5] 液体压力温度计 玻璃水银温度计 双金属片温度计[6] 钨铼热电偶 接触热电动势 铂铑热电偶 其他热电偶 电阻的变化 铂热电阻 热敏电阻 硅半导体二极管 PN结结电压 (半导体集成温度 传感器) 温度-颜色 示温涂料 示温液晶 红外辐射温度计 光辐射 热辐射 高温比色温度计 热释电温度计 光子探测器 -50~1300 0~100 -50~1500 500~3000 0~1000 0~3500 非接触式测量,反应快;但易受环境及被测体表面状态影响,标定困难 -50~150 -250~1000 -200~350 -50~350 -50~300 1000~2100 200~1800 -200~1200 -200~900 -50~300 自发电型,标准化程度高,品种多,可根据需要选择;须进行冷端温度补偿 标准化程度高;但需要接入桥路才能得到电压输出 体积小,线性好, -2mV/℃;但测温范围小 面积大,可得到温度彩色图像;但易衰老,准确度低 不需要电源,耐用;但感温部件体积较大 传感器类型 测温范围/℃ 特 点 9.2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9.2.1 热电偶与热电效应 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赛贝克发现:加热“不同金属构成的回路”的结点,有电流在回路中流动,电流的强弱与两个结点的温差有关。
图9-1 热电偶原理图
2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第3版》 (专业必修课)授课教案
a)热电效应 b)结点产生热电动势示意 c)图形符号 1-工作端 2-热电极 3-指南针 4-参考端 当两个结点温度不相同时,回路中将产生电动势。这种物理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所组成的回路称为“热电偶”。 组成热电偶的导体称为“热电极”。 热电偶所产生的电动势称为热电动势。 热电偶的两个结点中,置于温度为T的被测对象中的结点称之为测量端,又称为工作端或热端;而置于参考温度为T0的另一结点称之为参考端,又称自由端或冷端。 提问: 1)如果热电偶两电极材料相同,两端温度不同(t≠t0),为什么总输出热电势仍为零? 为什么必须由两种不同材料才能构成热电偶? 2)如果热电偶两结点温度相同,为什么回路总的热电势必然等于零? 两个结点的温度越高,输出的热电势就一定越大?。 3)热电偶越粗,热电动势就越大吗? 为什么说热电势的大小只与材料和结点温度有关? 为什么说EAB(T,T0)也可以写成EAB(t,t0)?电动势的数值相同吗? 9.2.2 中间导体定律 若在热电偶回路中插入“中间导体”(A、B热电极之外的其他导体),只要中间导体两端温度相同,则对热电偶回路的总热电动势无影响。 9.3 热电偶的种类及结构 9.3.1 通用热电偶的种类 热电极和热电偶的种类繁多,我国从1991年开始采用国际计量委员会规定的“1990年国际温标”(简称ITS-90)的新标准。按此标准,共有八种标准化了的通用热电偶。 提示:表9-3所列热电偶中,写在前面的热电极为正极,写在后面的为负极。 分度表: 热电偶自由端(冷端)温度为0℃时,热电偶工作端(热端)温度与输出热电势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格。本教材列出了工业中常用的镍铬-镍硅(K)热电偶的分度表,见附录D。 表9-3 八种国际通用热电偶特性表 分名 称 度号 测温范围 /℃ 100℃时的 热电势/mV 1000℃时的 热电势/mV 熔点高,测温上限高,性能稳定,准确度高,100℃以下热电势极小,所铂铑30-铂铑6 ①特 点 B 50~1820 0.033 4.834 以可不必考虑冷端温度补偿;价昂,热电势小,线性差;只适用于高温域的测量 使用上限较高,准确度高,性能稳定,复现性好;但热电势较小,不能铂铑13-铂 R -50~1768 0.647 10.506 在金属蒸气和还原性气氛中使用,在高温下连续使用时特性会逐渐变坏,价昂;多用于精密测量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