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水产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作者:章萌
来源:《乡村科技》2017年第12期
[摘 要] 水产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介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指出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发展方向与重点。 [关键词] 水产食品;质量安全;质量控制;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S20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12-67-2
水产食品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盈利大项。但是,国外对于水产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关注度在日益提高,各项安全检测措施也在不断强化和完善。与此同时,我国在水产食品的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上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已经构建起了一个初步的体系框架。但是,我国与国际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先进水平仍有相当的差距,亟待奋起直追。 1 我国水产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1.1 我国水产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和体系日趋完善
随着我国在检测技术上取得的巨大进步,我国已经搭建起了一个较为完备的检测体系。应用确证检测、快速筛选检测和无损检测等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类新设备的投入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和可信性[1]。首先,精密设备的应用使得色谱检测技术更易于快速、同步地检出各类的化学污染物成分。同时,各种有效的检测方法和手段也被不断写入了国标中,为检测的标准化和统一性打下了基础。其次,各类快速筛选检测技术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检测体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并且丰富了检测方法。再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损检测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使得检测水平和能力迈上新台阶。 1.2 我国水产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推广面不断拓宽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进步以及理念上的转变为水产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国一改对原料及终端产品事后检测的被动局面,而采取事先的、预防性的介入措施,更加有效地防范了危险因素的产生,并能在最大程度上控制其影响范围和程度。 此外,水产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获得的新科技不断地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取得了极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冷杀菌技术的推广使用不仅能够有效地保持水产品的原有的良好风味,而且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其保质期,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去除危险因子为主要目的的脱除净化技术和活性消减技术虽然处于研究阶段,但是具有广阔、美好的应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