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县2015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九 年 级 语 文(试题卷)
(时量120分钟 满分150分)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认真作答,注意卷面整洁。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5分)
光哲把读书喻为灵魂的壮游,一卷( )在手,日月山川,悲欢离合,兴衰更替,便如.沿途风景扑面而来。读《沁园春》,我们能感受无限江山的妖ráo( )美好;读《傅雷家
书》,我们能体察父亲对儿子的提掖( )深情;读《孤独之旅》,我们能明白一个人zhuó.( )壮成长的生命历程;读《香菱学诗》,我们能感悟学诗需要苦心吟诵、精血( ).诚聚……
2.下列用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1)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2)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 )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
(3)难道这都是真的吗?他闭着眼睛,想了好一会,( )想出来了。他一直在向北偏东走,他已经离开狄斯河,走到了铜矿谷。
(4)江流人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 ),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A.辩解 获得 竟然 卑鄙 C.辩白 取得 然而 卑下
B.争辩 荣膺 毕竟 卑微 D.争论 荣获 马上 微小
3.下列选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B.我们应该防止类似“三鹿奶粉事件”的情况不再发生。 C.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D.是否重视课内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 母亲说着,便向房外看,“这些人又来了。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
B.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
C. 辛弃疾的词是以多用典故出名的。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就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拓跋焘)。
D. 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B.排比这种修辞就是把结构相同或者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几个短语或者句子排列起来,以加强语言的气势和感情的表达。例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关联词语“与其……,不如……”表示选择关系;“只要……,就……”和“只有……,才……”都表示条件关系。
D.阅读议论文需要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其中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6.古诗文积累。(每空1分,共12分)
(1)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2) ,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3)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5)《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
憔悴”的含意蕴含其中的诗句是“ , ,人比黄花瘦”。 (6)《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出师表》中与这句语义相仿的句
子是:“ , ”。
(7)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
, ”这两句就是佐证。
(8)《月下独酌》中以明月和身影反衬诗人的孤独的诗句是: ,
。 7.综合性学习。(5分) (1)仿写。(2分)
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 , ; 爱心是 , 。 (2) 探究名言。 (3分)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以上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概括出三种精神即可)
第二部分 阅 读(70分)
(一)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落 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莓苔,苔藓植物,多长在阴湿之地。
(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诗是一首七言___________。(1分) (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它们的“同工”之处。(4分)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于是论次①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②,幽于缧绁③。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④,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⑤以来至于麟⑥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
【注释】①次: 编次,整理。②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③缧绁(léi xiè):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④羑里(yǒu):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⑤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⑥麟:猎获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
9.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曾益其所不能( ) (2)人恒过( ) ..(3)乃喟然而叹曰( ) (4)故述往事(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于 是 卒 述 陶 唐 以 来 至 于 麟 止 自 黄 帝 始。
12.(1)【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被灭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2)对【乙】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记叙了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完成《史记》创作的过程。 B.司马迁借圣人贤士发愤著述的事来表明自己身处逆境自强的人生态度。 C.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表达为李陵辩护一事的懊悔和对汉武帝的怨恨。 D.列举圣人贤士的事例,也含蓄地抒发了司马迁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13.【乙】文中作者列举众多历史人物的事例,能证明【甲】文中哪一观点?(2分)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阅读《孔乙己》选文,回答14---17题(8分)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①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②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③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④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4.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本段在《孔乙己》这篇小说的情节中属于_____________部分。(2分) 15.写出本段的主要内容。(2分)
16.选文中几次写酒店的人对孔乙己“笑”,这有什么作用?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2分) A.增强悲剧气氛,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