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大战以后,艺潮汹涌,近来风行欧美的“国际式”新建筑,承认机械及新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这些“国际式”建筑,名目虽然笼统,其精神观念,却是极诚实的。这种建筑现在已传至中国各通商口岸,许多建筑师又全在抄袭或模仿那种形式。但是对于新建筑有真正认识的人,都应知道现代最新的构架法,与中国固有建筑的构架法,所用材料不同,基本原则却一样——都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壁的。这并不是他们故意抄袭我们的形式,乃因结构使然。我们若是回顾到我们古代遗物,它们的每个部分莫不是内部结构坦率的表现,正合乎今日建筑设计人所崇尚的途径。这样两种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艺术,竟融洽相类似,在文化史中确是有趣的现象。
我们这个时期,正该是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而又强旺更生的时期,也是中国新建筑师产生的时期。他们自己在文化上的地位是他们自己所知道的;他们对于他们的工作是依其意向而设计的;他们并不像古代的匠师,盲目地在海中漂泊,他们自己把定了舵,向着一定的目标走。我认为,他们是最有希望的。 (有删改)
(1)分析文中“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出现的原因。 (2)文中“‘国际式’新建筑”的内涵是什么?
(3)中国建筑的希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
6.(2018·江苏)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1982年,一位美国教授在校园BBS上建议用字符“:-)”来表示笑话,这个由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元素组成的笑脸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生产力,此后各种各样的表情符号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因此它被称为“改变历史的一张笑脸”。颜文字是它的升级版,其显著特点是用键盘符、标点或者两者的结合体模拟出人的面部和某种身体姿态,用来方便快捷地表达和传递情绪。以QQ表情中的基础默认表情“小黄脸”为代表的表情符号,被称作绘文字,呲牙“
”、偷
笑“ ”、笑哭“ ”等惟妙惟肖的符号简洁而又形象,极大丰富了聊天时的选择和乐趣。以90
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表情在网络上竞相出彩,GIF动画表情的传播也如火如荼,标志着网络表情符号进入自定义创作发展阶段。
在网络社交中,网络表情符号比文字有着先天的优势。从接受者方面说,解读文字容易对信息发送者的语气、态度产生理解偏差,而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会让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更加凸显,使传播效果事半功倍。表情符还使人们在交流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建立欢快轻松的“在场”语境,可以加强交流的互动性。其实人的社会互动也是一场关于“自我呈现”的表演。长期处于表情符号丰富的交流语境中,通过独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我表达,展现个性,会不知不觉地将“我”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形象。 (节选自胡远珍《网络社交中表情符号的表达与象征意义分析》,有删改) (1)网络表情符号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2)请简要概括网络表情符号的特点。 (3)根据材料,概括网络表情符号流行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1)D (2)A (3)B
【考点】社会科学类
【解析】【分析】⑴“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原文第二段“新子学……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三段“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故选D。 ⑵“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错误,根据原文信息“‘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可知,文章并不是要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故选A。 ⑶A.“互相隔膜”说法错误,两者之间,前者是后者基础。
C.“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的生成”说法错误,原文是“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D“逐渐过渡”说法错误,是“互相渗入”。原文信息是“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故选B。 故答案为:⑴D ⑵A ⑶B
【点评】⑴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难度不大,且错误明显。甚至不用仔细对照,D选项比较绝对化。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的能力。第一遍读的时候就应该在旁边注上每段主要讲的什么,段与段之间关系,论证方法等。这样这道题做起来比较容易。
⑶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一一对应来对比、判断即可。 2.【答案】(1)A (2)D (3)B
【考点】社会科学类
【解析】【分析】⑴B项,强加因果,原文第四段说“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故选项内容不符合题意。
C项,“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于文无据,第二段只是说二者的不同之处;
D项,原文第四段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故选项内容不符合题意。 A项,符合题意。
⑵文章主体二三四段重点论述的是“被遗忘权”的意义,D项表述有误。 其他三项表述无误。
⑶文章第三段说“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选项中,遗忘是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与原文意不符,故选B。 ACD项,都能在文章中找到答案,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⑴A;⑵D;⑶B
【点评】⑴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需要纵观全文,在理解作者观点的前提下,分析选项与文本,相对难度较大。
⑵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原文论证和文章思路的能力,要求学生对文章有全局把握,经过仔细分析推理和比对才能找准正确选项。
⑶本题重在考查综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必须以文本观点为依据,所以逻辑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是考察重点。 3.【答案】(1)B (2)C (3)A
【考点】社会科学类
【解析】【分析】⑴A项,原文第2段“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阙的公典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断章取义,应为“片面强调,会失去基础”; C项,抽象意义共同性错,文中没有这个概念;
D项,第1段末句三者尤其需要关注,最后一段以此为基础意义重大。 故选B。
⑵文章第三段,制度弹性没有反面论述,故C项表述不正确。 ⑶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之间,没有必然因果。故选A。 故答案为:⑴B; ⑵C; ⑶A
【点评】⑴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对照筛选做题。
⑵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的能力。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事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的总称。
⑶此题考查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综合判断的能力。这种综合判断是在掌握文意的基础上,判断文章某一论点立论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是否符合文意。
4.【答案】(1)C (2)B (3)D
【考点】社会科学类
【解析】【分析】⑴“人的主宰地位始终不会动摇”错。原文第三段是“因此,信息与人的关系的本质可以表述为,人是信息的主宰者,信息为人所控制,为人服务。然而,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遇了或正在遭遇颠覆性的挑战”
⑵A“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错,原文第四段“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莫定了基础”。
C“完全”绝对化。原文第五段“计算机语言虽然也是人类创造,并且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是其背后支撑它的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却掌在少部分专业人士手中,公众被远远地甩到了高科技发展的边缘,他们只能按照少数人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成为数字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者”。 D“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格局”错。于文无据,与之相关信息在最后两段。
⑶D选项:“阿尔法狗”程序战胜顶围棋大师后,职业棋手们纷纷采用智能软件辅助训练,提高水平。这是利用科学技术,不是两者之间的矛盾。ABC是矛盾体现。 故答案为:⑴C; ⑵B; ⑶D。
【点评】⑴这是一道筛选信息的题。C选项比较绝对,一般错,从原文也能找到依据。
⑵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一般绝对化的是错的。 ⑶此题灵活,属于现学现用,即使不理解,有三项是一类,不一样的就是答案。
5.【答案】(1)社会上有崇洋媚外的风气;一部分建筑师对中国建筑存在鄙视;一部分建筑师虽对中国建筑感兴趣,但缺乏真正的了解。
(2)承认机械及新材料的主要地位;有极诚实的精神观念;其构架法的基本原则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壁。
(3)数千年来中国建筑取得了真正的艺术成就,有其一贯的基本方法及原则;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正赶上强旺更生的时期;拥有文化自信和自觉艺术追求的新建筑师群体正在产生。 【考点】社会科学类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认真组织答案。⑵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运用文本重要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研读文本,①要找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特征;②要放在具体语境中去理解;③要把握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④要找到信息所在的文本位置,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⑶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
意。
故答案为:⑴社会上有崇洋媚外的风气;一部分建筑师对中国建筑存在鄙视;一部分建筑师虽对中国建筑感兴趣,但缺乏真正的了解。
⑵承认机械及新材料的主要地位;有极诚实的精神观念;其构架法的基本原则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壁。 ⑶数千年来中国建筑取得了真正的艺术成就,有其一贯的基本方法及原则;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正赶上强旺更生的时期;拥有文化自信和自觉艺术追求的新建筑师群体正在产生。 【点评】⑴找到该词语,认真阅读它的上下文,特别是上文,确定范围,组织答案。 ⑵第三段主要解释的就是该概念,筛选出有效信息即可。
⑶带着问题读文,重点放在第三段,筛选有效信息,正面组织语言,出答案。 6.【答案】(1)ASCII元素组成的表情符号;颜文字;绘文字;自定义表情符号。 (2)直观形象;方便快捷;简洁;时尚;娱乐性强。
(3)信息传播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建立“在场”语境,加强交流的互动性;有助于个体的自我表达。
【考点】社会科学类
【解析】【分析】⑴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筛选,整合答案。⑵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研读文本,①要找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特征;②要放在具体语境中去理解;③要把握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④要依据题干和选项找到信息所在的文本位置,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无中生有,不可曲解原意等。
⑶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答案。
故答案为:⑴ASCII元素组成的表情符号;颜文字;绘文字;自定义表情符号。 ⑵直观形象;方便快捷;简洁;时尚;娱乐性强。
⑶信息传播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建立“在场”语境,加强交流的互动性;有助于个体的自我表达。
【点评】⑴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第一段按先后顺序筛选重点词语。 ⑵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运用文本重要概念的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词语信息特点。 ⑶通读全文,筛选有效信息。一直带着“原因”这个关键词。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