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程 设 计
课程名称____计算机网络_____ 题目名称_Ping程序设计与实现学生学院____计算机学院____ 专业班级____08计科4班___ 学 号____ ___
2011 年 1 月 8 日
一、 课程设计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旨在通过网络相关程序的编写,使我们能深入理解TCP/IP协议机制,以及初步掌握基于Winsocket的网络编程技术。同时巩固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程序开发打下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二、知识准备 1、ICMP协议
互联网控制信息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用于错误报告和调试。该协议是
TCP/IP协议集中的一个子协议,属于网络层协议,主要用于在主机与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信息,包括报告错误、交换受限控制和状态信息等。当遇到IP数据无法访问目标、IP路由器无法按当前的传输速率转发数据包等情况时,会自动发送ICMP消息。我们可以通过Ping命令发送ICMP回应请求消息并记录收到ICMP回应回复消息,通过这些消息来对网络或主机的故障提供参考依据。
常见ICMP报文有响应请求报文,目标不可到达、源抑制和超时报文,此外还有时间戳报文。
2、Ping工作原理
Ping的原理就是首先建立通道,然后发送包,对方接受后返回信息,这个包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发送的时候,包的内容包括对方的ip地址和自己的地址,还有序列数;回送的时候包括双方地址,还有时间等,主要是接受方在都是在操作系统内核里做好的,时刻在监听。Ping程序生成一个icmp“回送请求”,将其发送给目的主机。通过检测是否可以收到目标主机的应答,便可以知道网络的连通性。 (3) Tracert 工作原理
透过向目标发送不同 IP 生存时间 (TTL) 值的ICMP回应数据包,Tracert 诊断程序确定到目标所采取的路由。要求路径上的每个路由器在转发数据包之前至少将数据包上的 TTL 递减 1。数据包上的 TTL 减为 0 时,路由器应该将“ICMP已超时”的消息发回源系统。Tracert 先发送 TTL 为 1 的响应数据包,并在随后的每次发送过程将 TTL 递增1,直到目标响应或 TTL 达到最大值,从而确定路由。透过检查中间路由器发回的“ICMP已超时”的消息确定路由。
三、界面设计及数据结构的说明 1 、MFC界面设计建立流程
步骤一:打开VC6.0,点击文件选项,在project选项卡中选择MFC Appwizard(exe),项目名称为ping。
1
步骤二:在新窗口中选择窗口类型为基于对话框的类型。
步骤三:设置界面选项
2
步骤四:设置窗口类型
步骤五:选择相应类,点击finish完成。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