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知道有了关节,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
3.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和看视频了解关节的作用、类型和运动方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各种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感受人体关节的神奇与巧妙,激发研究人体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关节类型和运动方式。 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互动型教学法。 课前准备
解暗箱小盒子;课件;演示用具(人体骨骼模型、天线、合页);板书用人体外形图;做标签用的即时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游戏导入——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发现关节,并在关节处作标记。 谈话导入:我们的身体很奇特——很多地方都能弯曲,你发现没有?告诉老师,你们平时都喜欢哪些运动?(学生根据爱好自由回答,学生演示跳绳、跳远等动作。)
让学生仔细观察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他身体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弯曲、伸展?请一生将手中的标签贴在那个部位上。 给自己身体最灵活部位贴上标签吧。(学生贴标签) 2.观察贴标签的部位,初步发现该部位的特点。 让学生分析自己身上贴标签的地方有什么特点?
提示:这些是身体的什么部位呢?与身体的其他部位有什么不同呢?这些部位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让学生通过摸一摸,动一动等形式进行体会(学生猜想,自由回答。)
3.骨与骨相连接,并且可以活动的地方就叫关节。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节。 二、新课学习
1.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提出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知道身体上哪些部位有关节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