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2.研究工具
在辽宁师范大学2007级教育硕士研究生肖赛男编制的《小学高年级学生非正式群体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在导师韦明伺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略加改编,形成《小学高年级学生非正式群体调查问卷》,以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非正式群体,着重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组成情况,包括非正式群体的成因、决策方式、活动内容、对所在班级的认同、学习风气、联络方式、内聚力、自然头领等八个方面。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调查研究,以玉林市玉州区大塘中心小学高年级学生为例。
2.访谈调查法
对调查学校的相关班委成员、各项活动积极分子、普通同学,以及任课教师进行访谈。在一个大致的框架内,以聊天的方式进行。
3.教育文献法
通过查阅报刊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论文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获得相关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回收的159份调查问卷及相关的访谈结果来看,我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调查得出以下结果:
(一)非正式群体的成因 1.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
由表3.1可知,被试的四个班共有67人选择了“兴趣爱好相同”,占被试总人数的42%。由此可见有相同的兴趣爱好是小学高年级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其次的原因是座位较近,有37人,占23%。还有选择“能力吸引”达到了36人,也占了23%。其他原因为关心他人、居家邻近等情况占 12%。
在访谈中,有些学生提到结成小群体是因为学习上可以互相帮助,而且有共同的
5
XXXX 小学高年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现状调查
兴趣爱好的学生认为在某些比赛中他们可为班级争光。
表3.1 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 Table3.1 Causes of informal groups
非正式群体形成原因
各班人数
五一班 五二班 六一班 六二班
能力吸引 座位较近 兴趣爱好相同
其他
9 10 16 3
8 9 16 7
11 10 18 1
8 8 17 8
36 37 67 19
23% 23% 42% 12%
总人数 百分比
2.非正式群体成员间相互吸引的品质
由表3.2可知,非正式群体成员间相互吸引的品质中,“人缘好、热心助人”是大多数人所看重的品质,有93人选择,占58%,人数占了被试人员的半数以上。其他品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欢迎,如“头脑灵活”“积极上进”分别占了被试人数的18%和15%。选择“有钱”的人数最少,仅为3%。其他品质如心地善良、漂亮等占了6%。这些在成员中相互吸引的品质也对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表3.2非正式群体成员间相互吸引的品质
Table 3.2 Among members of the group to attract quality
成员间相互吸引的品质
各班人数
五一班 五二班 六一班 六二班
人缘好、热心助人
积极上进 头脑灵活 有钱 其他
22 6 7 0 3
23 5 6 1 5
25 7 7 1 0
23 6 9 2 1
93 24 29 4 9
58% 15% 18% 3% 6%
总人数 百分比
3.与非本班学生结成群体的可能性
许多学生除了和本班同学成为朋友外,还有非本班的朋友。由表3.3可知,极大部分学生都有非本班的朋友,占了91% 。其中,有别班朋友的学生占47%,有其他学校朋友的学生占28%,有社区朋友的占16%。只有9%的学生没有非本班的朋友。
表3.3与非本班学生结成群体的可能性
Table 3.3 With non-students in this class formed a group the possibility of
6
XXXX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是否有非本班的朋友 各班人数
五一班 五二班 六一班 六二班
总人数 百分比
有别班的朋友 有其他学校的朋友 有社区的朋友 没有
18 12 5 3
19 10 6 5
18 12 6 4
19 11 8 3
74 45 25 15
47% 28% 16% 9%
(二)非正式群体内部的决策方式
由表3.4可知,以“民主讨论,头领决策”的决策方式为主,占41%,可见学生非正式群体内部还是存在一定民主的,而且群体自然头领在其中也发挥着一定作用。其次是选择“成员商量”占了37%,这一部分成员的民主氛围较为浓厚。选择“头领直接决策”和“任意决策”人数相同,都占了11%。这进一步说明,在有些学生非正式群体内部,自然头领的权威性不足,而且这些群体的内聚力也较低。
表3.4非正式群体内部决策方式 Table 3.4 Group internal decision making
群体内部决策方式
各班人数
五一班 五二班 六一班 六二班
头领直接决策 成员商量 民主讨论,头领决策
任意决策
3 15 16 4
4 14 17 5
5 15 16 4
5 15 17 4
17 59 66 17
11% 37% 41% 11%
总人数 百分比
(三)非正式群体活动的相关情况 1.非正式群体的活动内容
由表3.5可知,课外活动己经逐渐变得丰富多彩,尤其是他们的“小群体”活动更是活跃,在所有非正式群体的活动中,聊天是第一位的,占着 40%,可见学生有较为强烈的倾诉需要。做游戏属于只要有机会就可以进行的经常性活动,尤其是在小学生中,占着27%。体育活动也是较多学生选择的活动,占着22%。而聚会和其他活动如看录像、郊游总共只占了11%。
我在做调查的过程中也发现,很多学生在课间活动的时候是聊天,有些男生则到操场做体育活动等。
表3.5非正式群体的活动内容
7
XXXX 小学高年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现状调查
Table 3.5 Groups of active content
群体课外活动内容
各班人数
五一班 五二班 六一班 六二班
做游戏 体育活动 聊天 聚会 其他
11 8 15 2 2
10 9 15 3 3
12 7 16 2 3
10 11 17 3 0
43 35 63 10 8
27% 22% 40% 6% 5%
总人数 百分比
2.非正式群体成员参与班集体活动的态度
由表3.6可知,学生大多是根据情况参加那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占了43%。其次他们还是比较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的,选择“集体活动一律参加”的学生占了31%。选“班主任要求才参加”的只有27人,占17%,说明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并不是根据老师的要求。选择“都不参加”的学生最少,四个班总共15人选择,占总人数的9%。
我从调查中了解到,虽然很多学生只参加那些感兴趣的活动,但不代表他们对集体活动有所抵制,有些学生是因为被自身的条件所限制。
表3.6 非正式群体成员参与班集体活动的态度 Table 3.6 Attitude of members participate in class activities
成员参与集体活动态度
各班人数
五一班 五二班 六一班 六二班
只参加感兴趣的活动 集体活动一律参加 老师要求才参加
都不参加
16 12 5 5
17 12 7 4
17 13 7 3
18 12 8 3
68 49 27 15
43% 31% 17% 9%
总人数 百分比
3.非正式成员较喜欢的活动组织者
由表3.7可知,较喜欢好朋友组织活动的学生占了半数,这种情况的学生需要经常参与群体活动以满足自己对伙伴群体的需要。而喜欢班级和学校组织活动的学生也有不少,占了40%,可见正式群体对学生的影响力还是不小的,这将有利于各种教育教学要求的贯彻执行。选择“父母”和“社区”组织活动的学生总共只占10%。
表3.7非正式成员较喜欢的活动组织者 Table 3.7 Members prefer for organizers of activities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