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8 1:30: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6.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实验甲:用可燃物红磷和白磷进行探究,若要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则固体A为 。

(2)实验乙:将长短两只蜡烛固定在烧杯中,点燃。

①向烧杯中放入干冰后,长蜡烛继续燃烧,短蜡烛的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②向烧杯中继续加入干冰,长蜡烛仍然不熄灭。这一现象反映出CO2具有的性质是 。 27.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老师让两位同学和他共同做实验,要求两位同学分别向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如图①②所示,老师告诉同学们,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有可能与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同学们在吹气后观察到①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后老师问,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使用 ,针对②中的情况,师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A: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B: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③、④两个实验。实验现象:③中的软塑料瓶变瘪,④中

6

(2)小亮认为小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光同学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的实验不严谨,若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

(3)小光设计实验验证实验②中溶质的成分,请帮他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a.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 溶液。

b.静置上述溶液,取上层清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中,

滴入几滴 溶液

写出第一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思拓展】探究结束后老师说,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些角度可以是:①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②通过 证明反应的发生。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

28.某同学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相关数据如下: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过氧化氢溶液 34.0

试计算:

(1)反应后将混合物过滤,所得固体的质量为 ; (2)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二氧化锰 0.1

充分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质量

33.3

实验现象

结论 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7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1.【分析】由题意,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这里的“钙”是指元素,存在与某些化合物中。

【解答】解: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这里的“钙”是指元素,它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与人体中。 故选:A。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2.【分析】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糖类、油脂和蛋白质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

【解答】解:A、面包中含有淀粉,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 B、花生油中含有油脂,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

C、矿泉水中不含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D、馒头中含有淀粉,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 故选:C。

【点评】要了解各种食物的成分,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搭配膳食,促进身体健康。 3.【分析】根据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通过过滤可得到澄清的液体,故选项正确。

B、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不能除去色素,故选项错误。 C、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不能除去异味,故选项错误。 D、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不能杀死细菌和病毒,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过滤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牙膏的pH为8~9,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B、橘子汁的pH为3~4,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西瓜汁的pH为5~6,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8

D、柠檬汁的pH为2~3,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金化铯(CsAu)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罕见的Au?离子,金元素显﹣1价,设铯元 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0,则x=+1价。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6.【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装大理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将大理石放在玻璃板上,通过控制活塞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收集二氧化碳时从长导管进气,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明显变化,检验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的石灰水,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

A、由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11,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故错误; B、由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

9

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故正确;

C、钠由液态变成气态,微粒间间隔变大,故错误; D、人体缺碘会导致甲状腺疾病,不是钠,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两个二氧化氮分子表示为2NO2,错误; B、2Fe2+表示两个亚铁离子,正确; C、Al3+表示铝离子,错误;

D、C60表示一个C60分子含有60个碳原子,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9.【分析】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硫酸铜溶液不宜用铁桶来盛放,故选项说法正确。

B、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使用金属制品时,尽可能避免接触酸性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灯泡中使用钨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属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在金属表面刷漆隔绝氧气,是防止腐蚀的有效方法,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金属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分析】A、根据黄曲霉毒素的性质判断。

10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9at25od211cf865breu5a66i6tmib010sc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