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认知负荷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oc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5 1:48:2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精品文档

认知负荷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林丽卿

来源:《新教师》2017年第06期

在小学语文的“问题教学”“体验教学”“探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 ,我们发现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有效 ,学生经常遇到学习的阻碍 ,更需要教师的指导。由此我们认识到 ,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 ,都要符合认知负荷的心理规律。 一、认知负荷理论的基本观点

认知负荷 ,是指在认知过程中所需要的心理资源的总和。其核心观点是:人的工作记忆(也称短时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在学习过程中 ,认知负荷的总量应该限制在工作记忆容量的范围之内 ,否则学习就会遇到阻碍 ,甚至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认知负荷的生成因素有两类。一是由学习内容的复杂性引起的认知负荷 ,称为内在认知负荷 ,它既和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有关 ,也和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有关。如 ,哲理性叙事文比一般性叙事文内在负荷高 ,因为前者比后者更难以理解 ,这就是学习内容的复杂性决定认知负荷的高低。又如 ,同样是学习哲理性叙事文 ,第二学段学生比第三学段学生认知负荷高 ,因为前者与后者比较而言 ,尚不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也缺乏阅读经验。二是由学习材料的组织和呈现形式所引起的认知负荷 ,可分为外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 ,不利于信息加工与获得 ,所以也被称为无效认知负荷;而相关认知负荷 ,有利于信息加工与获得 ,促进图式构建和图式自动化过程 ,因此也称为有效认知负荷。比如 ,第一次学习哲理性叙事文 ,教学中的呈现方式可以从“事”到“理” ,先理解课文里的叙事 ,再感悟叙事所蕴含的道理;也可以从“理”到“事” ,先找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再理解这一道理是怎么表达的。对于初学这类文章的学生而言 ,前者会产生相关认知负荷 ,促进学习 ,因为它符合小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特点;后者会产生外在认知负荷 ,导致理解困难 ,因为它违背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二、认知负荷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每个个体的认知负荷总量是一定的。在个体认知负荷总量之内 ,三种认知负荷之间此消彼长 ,如果内在认知负荷很高 ,这时如果不降低外在认知负荷 ,学生就会感到学习负担很重。因此 ,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的认知负荷的总量维持在合理水平 ,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降低外在认知负荷

1. 避免注意分散。注意分散 ,总是在学生必须同时注意两个或更多信息以及活动的时候发生。注意分散 ,会增加外在认知负荷。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呢?一是要避免空间上的注意分

精品文档

散。阅读教学中 ,可引导学生采用标记的方法 ,先把和文章主旨有关的关键词句标记出来 ,然后依次理解。二是要避免时间上的注意分散。以一个重要语段的学习来说 ,理解、体验、运用 ,安排在一起而不是错开时间学习 ,其效果更好。

2. 消除冗余内容。要降低外在认知负荷 ,就要减少学生所需要加工的与学习目标无关的信息。比如 ,张籍《秋思》全诗明白如话 ,但蕴含的深沉情感却不容易领会。因此 ,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想象。“欲作家书意千重” ,要给家里写信 ,作者想写些什么?“行人临发又开封” ,受作者委托送信的人就要走了 ,作者却把信要了回来又拆开 ,他还要补充什么内容?对诗中“空白”的想象 ,是这首诗的有效认知负荷。假如对诗歌的想象只是蜻蜓点水 ,而把着力点放在观看情境投影、介绍张籍的一些趣闻轶事上 ,就会形成教学冗余 ,增加学生的认知负担。

3. 提供操作支持。提供事实信息 ,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比如 ,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 ,讲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的有关段落时 ,可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以更丰富的感知帮助理解文本内容 ,这就是提供信息类的操作支持。进行程序导引 ,有利于学习的顺利进行。所谓程序导引 ,就是引导学生按照合理的步骤学习。比如《唯一的听众》一文的教学 ,可出示自学提示进行引导:(1)第一遍默读 ,思考:唯一的听众是什么人?(2)第二遍默读 ,思考:这位唯一的听众 ,是怎么听我的小提琴演奏?对我产生什么作用?为什么是“唯一”?(3)第三遍默读 ,找出写“听”的细节 ,体会这么写的作用。学生按自学提示学习 ,目标导向明确 ,学习步骤清楚 ,避免了无效的认知负荷。 (二)减少内在认知负荷

1. 减少元素间的交互活动。(1)“部分—整体”顺序。从部分到整体 ,可以分解认知负荷 ,降低认知负荷。比如 ,《匆匆》一课的教学 ,如果从篇章入手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可能止步于浅表化的理解;如果根据本文问句的运用很突出这一特点 ,先理解问句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再理解篇章所表达的情感 ,则水到渠成不费力。(2)简化总的任务。所谓简化总的任务 ,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制订课文的学习要求。比如 ,《生命?摇生命》一文 ,内涵深刻 ,可以有较高要求 ,如联系生活经验思考人生大问题 ,体会篇章表达特点;也可以只从文中感受生命的美好 ,体会几个重点句子的意思。编入小学第二学段的《生命?摇生命》的教学 ,应根据学段课程目标 ,体现较低要求。

2. 考虑学习者的先前知识。要减少内在认知负荷 ,就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同一难度的教学内容 ,内在认知负荷会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自然降低。如相同文体的课文学习会在不同年级出现 ,在低年级出现时 ,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习或只有初步学习这一文体的经验 ,教学应具体一些;到中年级出现时 ,则可省略部分教学步骤。同一组课文的教学 ,第一篇课文教学可以具体一些 ,后面的几篇课文则可逐步减少教学步骤。比如 ,第四组教材安排的是哲理性课文 ,首篇是《钓鱼的启示》 ,教学时 ,我们应该按哲理性课文完整的学习步骤引导学生学习 ,先理解课文的叙事内容 ,再领悟蕴含其中的哲理。到本组末篇课文《珍珠鸟》的教学时 ,则可省

精品文档

略完整的学习步骤或改变学习步骤 ,直奔学习结果 ,从“理”到“事”理解课文: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启示?是从哪件事得到启示的? (三)增加相关(有效)认知负荷

要增加相关认知负荷 ,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是教学内容的情感化 ,诗歌、散文等蕴含丰富情感因素的课文 ,要把情感显性化 ,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说明性文章等情感因素隐形化的课文 ,要赋予情感 ,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情感。可以是教学方法上的陌生化 ,比如把课文熟悉的内容变得新奇 ,把新奇的内容变得熟悉。可以是教学语言的吸引性 ,以情感性、趣味性的语言吸引学生。可以是问题的导向性 ,以问题抓住学生 ,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认知负荷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9ila6o84i0zdc523xwm17c19373fh00gq5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