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全文描写注意动静结合,节奏有张有弛。文中写山为静,写夏水为动,写春冬景色静中有动,从文中局部来看,也是动静结合。 (3)语言简练、生动,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六、理解性默写: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文中从正面写山高峻、挺拔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全文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的句子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8、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附:文言现象总结 一、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2、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 二、一词多义 1、绝:
①沿溯阻绝(断) ②哀转久绝(消失) ③绝巘多生怪柏(极,极高) 2、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3、清:①回清倒影(清波) ②清荣峻茂(水清澈) 4、其:①其间千二百里(这,指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 ②飞漱其间(它们,代古柏) 三、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或:有;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表假设;今义:虽然,表转折) 四、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响:动词作名词,回声) 3、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4、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5、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五、特殊句式: 1、互文句
①重岩叠嶂(即“重叠岩嶂”) ②隐天蔽日(即“隐蔽天日”) ③林寒涧肃(即“林涧寒肃”) 2、并提句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应理解为“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应理解为“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3、省略句
①飞漱其间(即“飞漱(于)其间,省略介词“于”)②有时朝发白帝(即“有时朝发(于)白帝”,省略介词“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