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闯关检测
时间: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5贵州贵阳模拟)科学监测发现,由于人类不当和无限制的科学考察活动,加快了南北两极气候变暖,从而影响了海洋生物圈。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6东北师大附中质检)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主观性 D.联系的普遍性
3.(2016江西南昌一中期中)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 ) A.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 B.系统与要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D.整体功能总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4.(2016山东青岛一中质检)仿生心脏是一种能全面模仿人类心脏的装置。研究仿生心脏最大的挑战是把包括电源在内的人工心脏装置移植到心脏所在的有限空间内。科学家用母牛做实验获得成功,给人类移植人工心脏提供了借鉴经验。据此,可推断( ) ①同类事物的科学实验是共性认识产生的前提 ②依据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可造福人类 ③母牛的脏器与人的脏器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内在规定性 ④动物的脏器与人的脏器的关联性见证了一切事物都存在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2015河南洛阳模拟)南宋诗人杨万里写道:“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下列与这首诗蕴含的哲学思想相同的是( ) 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分值:100分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16陕西榆林期中)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全凭经验和感觉。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说明( )
①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 ③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④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2016安徽芜湖模拟)下列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百丈竿头,更进一步 B.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D.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8.(2015宁夏银川二模)为期一年多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结束,我们在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党改进作风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稳固。作风有所好转,“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9.当今,各地城市建设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注重展现个性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0.(2015河南郑州质检)“羊群效应”是指在一个左冲右撞的羊群中,一旦有引领注意力的头羊出现,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模仿并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是否有陷阱或者另一边会有更好的草。谁能走在最前面,谁就能更早更快掌握主动权。“羊群效应”体现了( )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B.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C.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D.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不起作用
11.(2016吉林长春一中质检)漫画《按程序办》启示我们在生活中需要( )
①循序渐进,随机应变 ②化繁为简,改弦更张 ③尊重书本,尊重权威 ④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2.(2016陕西西安期中)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通过对当时已有的几何学知识的搜集、鉴别与梳理,以其独创的公理化方法,完成巨著《几何原本》,使零散的知识由此系统化为演绎的知识体系,实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创新。欧几里得的成功表明( ) ①知识创新需要对已有知识的扬弃 ②知识创新是已有知识积累的量变 ③知识创新需要新思路、新方法 ④知识创新需要与旧知识彻底决裂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015湖南益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对农产品需求压力,我国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由此导致了耕地重金属、滴滴涕、多环芳烃等污染问题,影响了人们身体健康和农业经济效益。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生态友好型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
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材料二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十七大提出了“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目标;十八大提出了“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战略部署。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地方步子走得太快,甚至出现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对于这些问题,党和国家及时纠正,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必须逐步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农民工获得市民待遇,坚决反对急功近利、超越实际的做法。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依据。(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贯彻的哲学思想。(14分)
14.近年来,山东省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新形势,山东省政府抓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一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做好“加减法”,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市场活力的“加法”,从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削减权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环节、层级,以增加市场活力,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二是转变职能,过去政府管得多、不该管的地方要做“减法”,现在该管没有管到、没有管好的地方要做“加法”。由事前审批转为服务和监管,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上来。不断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服务;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高层次人才;强化监管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材料二 2015年11月10日,山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十六次会议,传达学习
相关推荐: